安徽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了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回升,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亿元,增长10.3%。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24.2∶42.8∶33.0。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84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九五"期间,我省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连续三年严重水旱灾害等考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调整后的"九五"计划目标胜利实现。五年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7%,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2%。投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1亿元,是"八五"时期的2.3倍,集中建设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技改等重大项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5亿元,是"八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长12.4%。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128.5亿美元,其中出口81.9亿美元,分别是"八五"时期的1.8倍和1.6倍;实际利用外资34.7亿美元,是"八五"时期的1.6倍。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九五"时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和8.2%。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1995年末增长1.1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的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滞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压力较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得到调整。 粮食在大灾之年有所减产。2000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旱灾,粮食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472.1万吨,比上年减产299.1万吨,下降10.8%。其中,夏粮产量737.9万吨,下降17.6%;早稻153.1万吨,增长5.6%;秋粮1581.1万吨,下降8.6%。 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油料产量285.1万吨,比上年增长6.3%,又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27万吨,增长12.1%。茶叶产量4.3万吨,下降11.7%。水果产量110.6万吨,增长15%。烤烟产量3.2万吨,下降38.8%。 林、牧、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当年全省造林面积75.7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82.4千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309万吨,比上年增长3.5%;水产品产量160万吨,增长4%。 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得到加强。2000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97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53.2万吨,下降1%。农村用电量45.8亿千瓦小时,增长4.3%。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3197千公顷,新增40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200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10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547.6亿元,增长11.4%,增幅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59.7亿元,增长9.1%;集体企业66.3亿元,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60.5亿元,增长2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9.2亿元,增长14.5%。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全省纺织压锭、关闭煤矿小井、压缩冶金、小水泥等行业的生产能力等继续取得成效,市场供大于求的一般消费品、部分机电产品生产有所减缓,原材料基本呈全面增长之势。全年铁、钢、钢材等产量保持增长;化纤、布等纺织类产品出现较快增长;彩电、冰箱分别增长81.7%和22.9%。当年新产品产值率为10.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91.9,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5%,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564.8亿元,增长12.5%;实现利润34.3亿元,增长1.7倍,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19.3亿元,比上年减少40.5%,企业亏损面下降2.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0年,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7亿元,增长11.2%。施工工程个数3.15万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4万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5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8.6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2546.5万平方米,增加43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60.7万平方米,增加211万平方米。 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新进展。2000年,全省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131项,完成机械岩芯钻探工作量3.3万米,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20平方公里,完成1∶25万国土资源大调查16500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3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7个。全年完成货币工作量3.4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00年,我省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576.2亿元,增长16.1%;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14.9亿元,增长0.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3.7亿元,增长3.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0.4亿元,增长15.1%;更新改造投资152.8亿元,增长22.5%,继续高于基建投资增幅;房地产开发投资88.1亿元,增长15.8%。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6%;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投资140.6亿元,增长50.1%。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年列入考核的省重点项目41个,建成或基本建成的重大项目和单项工程共有15个。芜湖长江大桥胜利通车,淮北二电厂、合肥二电厂一号机组、安徽汽车零部件一期、铜陵电子覆铜板、祁南煤矿、淮南化工总厂尿素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港口湾水库、合徐公路南段、沪蓉公路合安段、蚌埠机场等项目进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