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到2000年底,全省小城镇数量3021个,其中建制镇911个,农村集镇2110个。当年全省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80.6亿元,其中县城以下建制镇为50.8亿元,一般农村集镇为29.8亿元。全省小城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为92.8%。省政府确定的200个中心镇规划编制调整完善比率达100%,镇区道路铺装率56%,总投入42.4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04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5%。其中,铁路622.3亿吨公里,增长8.3%;公路230亿吨公里,增长3.2%;水运188.3亿吨公里,增长5%;民航0.3亿吨公里,增长8.3%。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30.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其中,铁路202.1亿人公里,增长8.7%;公路310亿人公里,增长3%;水运3.7亿人公里,增长3.6%;民航15.1亿人公里,增长9.7%。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5.5亿元(不含寻呼),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中央国有业务总量88.6亿元,增长19.7%;地方国有业务总量6.9亿元,增长39.8%。年末市内电话户数272.9万户,农村电话户数210.8万户,移动电话户数144.6万户(不含联通),分别比上年增长22.8%、76.5%和67%。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电信数据通信用户29万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6.9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的增加工资、延长节假日等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以及商家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带动了城乡市场的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7.7%,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9.9%,是近几年增幅最高的一年。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99亿元,增长8.3%;县及县以下为234.5亿元和320.8亿元,分别增长7.2%和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7.4%,餐饮业增长26.7%,制造业增长1.7%,农业生产者零售增长1.6%。城乡集市贸易稳定发展,全年商品成交额967.7亿元,比上年增长6%。 大型商业企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列入统计的40多家重点零售商店全年销售收入净额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利润3973万元,增长28.8%;毛利率9.1%,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费用率4.46%,下降0.5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扭转了连续两年多的下降局面,比上年上升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7.5%,食品价格下降2.8%,衣着价格下降2%,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1.4%,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6.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及国家各项鼓励出口政策效应的显现,外贸进出口呈现出较强的恢复性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3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出口总额21.6亿美元,增长29%;进口总额11.7亿美元,增长20.1%。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3.3%,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75.9%提高到78.4%;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5.3%。分地区看,对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0.1%、49.7%和31.6%,对欧洲和非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9.8%和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额达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出口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8.5%。 直接利用外资取得进展。全年利用外资协议额7.5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36亿美元,增长13.8%;实际利用外资4.15亿美元,下降36.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8亿美元,下降11.9%。当年全省新批"三资"企业247家,比上年增加48家。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迅速。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完成营业额1.03亿美元,增长4.3%。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增长25.3%;国内旅游收入150.5亿元,增长12%。接待海外游客31.8万人次,增长26.8%;接待国内游客2973.8万人次,增长11.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运行态势基本平稳。全年财政收入290.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财政支出324亿元,增长13.8%,财政对基建、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81.6%。200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8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1.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761.9亿元,增加8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47.2亿元,增加144.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38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652.8亿元,增加128.6亿元;中长期贷款543.8亿元,增加61.9亿元。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2000年,全省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6只(A股),配股6只,共筹集资金39.2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省保险系统保费收入38.2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4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3.8亿元。赔款和给付12.3亿元,下降2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7.7亿元,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4.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0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有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249个,高等院校办研究与发展机构4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430多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4.3万人,均比上年增长2.1%。全省有民营科技企业3629家,从业人员6.5万人,技工贸总收入60亿元。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全年全省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13.3亿元,增长15%。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511项。主要科技成果有:皖麦38、皖稻34、重组人生长激素、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等。当年全省安排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项,省级星火计划项目55项,火炬计划项目56项,成果推广计划项目8项,总投资近8亿元。到年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试验室4个,省部共建实验室5个,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企业技术中心132个。 专利申请稳定发展,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877件,授权专利1482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184项,金额6.1亿元。年末全省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00个,其中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