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测绘事业稳步推进。全年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9865张,大地点成果6307个(点),利用档案资料49卷(盒),底片60筒(卷),像片374张。省测绘总院所属生产单位完成测绘产值837万元。完成的主要测绘项目有:外业控制953幅,调绘463幅,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1695幅,编制各种地图15幅(册),完成淮河流域1∶1万比例尺数字化基础图更新420幅,1∶1万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420幅,满足了社会各界对测绘的需求。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得到重视。2000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42所,当年招生7.6万人,较上年增加2.5万人,在校生18.2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7个,当年招生2522人,其中地方所属院校招收研究生778人;在学研究生5820人,其中地方所属院校1747人。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854所,在校学生68.7万人,其中普通中专学校在校生19.2万人,职业中学初、高中在校生为29.7万人和15.6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4.2万人。普通中学3767所,在校学生358.3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4.1万人,初中在校生304.2万人。小学24281所,在校学生644.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98%和0.36%。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全年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招收本专科学生6.2万人,在校学生12.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4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405.8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20.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0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文化馆102个,公共图书馆83个,博物馆36个。省图书馆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有各级各类档案馆138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410万卷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广播电台15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电视台1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50座;有线电视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达190.7万户;另有县级广播电视台50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4.8%,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8%,比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全年出版报纸100种62712万份,期刊(杂志)160种4886万册,图书2613种29876万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0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67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5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29个,妇幼保健机构110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1.5万张。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4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7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0.87万人,妇幼保健机构0.23万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中,有医生5.47万人,护师、护士3.69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成绩。2000年,我省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25枚金牌、31枚银牌和36枚铜牌,其中盛泽田在第27届奥运会上获得1枚铜牌。运动健将发展数为31人,一级运动员发展数为69人;国家级裁判员发展数为15人,一级裁判员发展数为176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发展到5477人,其中国家级36人,一级266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14096个,其中体育馆40个,标准体育场32个,省九运会竞赛场馆、黄山体育馆竣工使用。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据初步统计,全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300万人次,大型活动项目67项次。 残疾人体育和农民体育也取得好成绩。2000年,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第11届残疾人奥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第5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3枚金牌、6枚银牌和5枚铜牌。农民运动员在第4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获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5枚铜牌。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2000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104人,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75个,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23个。到2000年末,已在全省11个城市中建成10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52平方公里,在11个城市中建成了7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33平方公里。全省基本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一控双达标"工作任务,列入2000年达标排放名录的6275家重点企业已达标6232家,达标完成率99.3%,其中1070家重点企业已有1045家实现达标,达标完成率97.7%。合肥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1995年的水平上,其中COD、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为2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争取国家"三河、三湖"国债项目投资成绩显著,国家追加投资1.24亿元。我省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多种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逐步恢复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 2000年全省发生火灾事故6099起,发生交通事故25241起。 十二、人民生活与就业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0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2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75.8亿元,增长3.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993元,增长7.3%。据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3.6元,比上年增长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6%;人均消费性支出4233元,增长8.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6元,增长1.8%,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1.5元,增长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居民住宅条件继续改善。全省城乡建成住宅6705.8万平方米,其中城镇1825.3万平方米,农村4880.5万平方米。 劳动力结构进一步调整。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450.8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024.6万人,占58.7%;第二产业627.4万人,占18.2%;第三产业798.8万人,占23.1%。年末全省在岗职工39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1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达401.6万人,比上年增加9.1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98%的国有企业职工已签订了劳动合同,通过多种渠道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95万人。全省已有320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129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为10余万人发放了失业救济金。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省劳动部门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707个,建立乡镇劳动服务机构1546个,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12.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