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台州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7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战略目标,积极应对电力、能源、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制约所带来的各种难题,努力降低14号台风给我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173.79亿元,首次超过千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0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686.0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91.09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58.1:32.6调整为8.2:58.5:33.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1177元,比上年增长13.0%。 2004年市区实现生产总值44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市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647元。 二、农业 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61.01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2.87亿元,下降2.0%,牧业产值17.44亿元,增长10.1%,渔业产值91.34亿元,增长2.3%。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4.0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2.4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3%;粮食总产量达到85.11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全市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21.5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8.0%。其中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67千公顷,药材种植面积3.53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1.2%和11.3%。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57.2:42.8。全年油料产量0.78万吨,比上年增长8.0%;蔬菜产量183.13万吨,比上年下降7.0%;果用瓜59.76万吨,比上年增长12.0%。 绿化造林工作有效推进。2004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443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2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2%。 畜牧业、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肉类总产量12.54万吨,比上年下降2.7%,禽蛋产量3.62万吨,比上年下降3.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8.38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4.52万吨,比上年增长1.9%;海水养殖产量39.42万吨,比上年减少3.2%;淡水渔业产量4.44万吨,比上年减少7.3%。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年疏浚河道706公里,整治河道11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93公顷,年末全市在建海滩涂围垦面积9133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4.39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37.2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战略目标,2004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3%。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完成销售产值126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9%。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利润62.98亿元,增长15.3%。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211.3分,比上年提高3.3分。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1%;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五大支柱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汽摩及配件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3.75亿元,增长37.0%;家用电器行业195.22亿元,增长31.1%;医化行业161.30亿元,增长21.7%;塑料模具行业109.02亿元,增长26.3%;服装机械行业84.63亿元,增长23.1%。五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6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2%。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20家,比上年末增加6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7%。 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205.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5%。新产品产值率为15.7%。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440.79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4.7%。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2004年末全市已有上市公司7家,完成或进入上市辅导企业12家。工业产品创名牌取得新进展。2004年末,我市已拥有5件中国驰名商标,8个工业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个工业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61个工业产品获浙江名牌产品。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35.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40.9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4.6%。建筑业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全市有43个工程获“括苍杯”、8个工程获“钱江杯”、1个工程获“鲁班”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增幅比上年回落16.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26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增幅比上年回落18.1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玉环漩门二期、长潭水库除险加固、路桥至金清滨海大道等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续建项目进度加快,桐柏抽水蓄能电站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永宁江治理二期工程13个标、温岭东海塘围涂南片、台缙高速公路东段全线路基填筑等工程完工;华能玉环电厂、玉环漩门三期、牛头山水库除险加固、三门晏站涂、玉环漩门湾大桥及接线、三门湾健跳5000吨级码头等项目进展良好。 房地产投资增幅仍在高位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7.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全年销售商品房169.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58.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0%,旅客周转量为77.8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0%。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9.67万人,比上年增长44.7%。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21.58万吨,比上年增长26.6%,其中海门港1598.89万吨,增长9.7%。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41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7.1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2.9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5.5%和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