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舟山市统计局 2005年3月16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宏观调控各项措施,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的要求,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线,全面推进“平安舟山”建设,加快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积极推进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提前一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1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增幅居全省各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1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91.30亿元,增长21.9%,其中工业增加值69.23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82.53亿元,增长15.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2.26亿元,增长24.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14亿元,增长1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14.6%。各县(区)经济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定海区生产总值增长17.2%,普陀区增长17.1%,岱山县增长15.9%,嵊泗县增长16.5%。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9.3:40.9:39.8调整为18.0:43.1:38.9。2004年,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185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为2643美元,增长17.5%。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为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海洋经济增加值为143.8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8.0%。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预算内财政总收入为19.5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13.57亿元,增长27.2%,其中营业税6.47亿元,增长34.0%;所得税1.94亿元,增长32.4%。地方财政支出28.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价格总水平有较快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4.4%,高于上年涨幅3.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2.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2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升4.0%,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0%,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较快,其中住宅价格上升24.0%。(价格变动情况见附表1) 城乡就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城镇以上职工11.22万人,比上年增长8.9%;城乡个私从业人员11.09万人,比上年增长9.3%。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全市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96个,共有566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矛盾比较突出,综合竞争实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渔农民转产转业难度仍然很大,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尚未有效缩小,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林牧渔业 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渔业总产值75.01亿元,增长14.5%;农业总产值6.76亿元,增长6.8%;林业总产值0.19亿元,增长6.6%;牧业总产值2.52亿元,增长1.4%。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30.42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地方渔业产量122.70万吨,增长2.9%。远洋渔业稳定增长,全市共有远洋渔船273艘,远洋渔业产量19.99万吨,产值13.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22.4%。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水产养殖品质全面提升,养殖示范基地和优势产业带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04千公顷,产量13.42万吨,产值11.90亿元,分别增长1.1%、14.7%和13.0%。 渔民转产转业稳步推进。2004年全市共拆解捕捞渔船644艘,总马力7.2万千瓦,涉及渔民3494名。“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培训渔农村劳动力24949名,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13026名,结对帮扶渔农民4033户,改造渔农村危房685户。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04千公顷,产量5.9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6%和10.2%。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保持稳定。全年油料产量5537吨,蔬菜产量19.22万吨,水果及果用瓜产量7.65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96公顷,药材种植面积64公顷。2004年,全市生猪饲养量30.09万头,年内猪肉产量15368吨,禽蛋产量7620吨,牛奶产量3460吨。畜牧业生产继续向规模化发展,全市规模饲养户539户,规模饲养户生猪饲养量19.57万头,占全市总量的65.0%。林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投入绿化造林资金1087万元,完成造林面积10956亩。(渔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见附表2) 三、工业、盐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10.39亿元,增长29.3%,增速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48亿元,增长27.8%;临港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增长3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5.4%。产销衔接良好,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0.98亿元,增长29.6%,产销率为97%。 主导行业拉动强劲。2004年全市水产加工、船舶修造、机械制造三大行业工业总产值190.81亿元,增长31.2%,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1.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船舶修造业总产值30.17亿元,增长63.6%,全市造船能力达到50万吨,居全省第二位;水产加工业总产值115.42亿元,增长25.9%;机械制造业总产值45.22亿元,增长28.0%。电力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增长31.7%;化纤制造业总产值7.90亿元,增长4.9%;大宗货物中转加工工业总产值8.64亿元,增长1.9倍。 规模工业作用进一步显现。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上企业已达到52家,比上年增加1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5.80亿元,增长34.7%,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43.8%,对工业增长贡献份额达到49.8%。 2004年,全市工业用电量9.93万千瓦时,增长2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5.78万千瓦时,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1304万吨,增长10.2%。(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附表3)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保持稳定。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利润6.01亿元,增长2.5%。其中,盈利前十位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4.44亿元,占全市盈利企业盈利额的61.1%。机械制造业效益较好,实现利润总额3.44亿元,增长25.5%,占全市利润总额的57.2%。但总体看,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不明显,全年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为169.1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