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台州市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克服“非典”疫情、高温干旱、部分生产要素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步入新的扩张阶段的特征比较明显。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9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56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577.47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322.75亿元,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5:57.3:32.2调整为9.3:58.2:32.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8000元,比上年增长14.5%。 二、农业 2003年,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建设,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6.8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3%,粮食种植面积继续缩减,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144.6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9.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75.7万吨,比上年下降18.2%。与此同时,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全市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32.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5%。其中西瓜、甘蔗、药材和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5.0%、37.4%、84.9%和127.2%。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从上年的58.2:41.8调整为52.2:47.8。 林业生产朝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1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43公顷,新建绿色通道526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2%。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4.08万头,比上年下降4.7%,全年生猪出栏118.12万头,下降2.8%;年末家禽存栏893.61万只,比上年增长8.7%,全年家禽出栏1439.51万只,增长22.5%。全市肉类总产量12.85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3.72万吨,增长3.7%。 渔业生产呈“减捕扩养”态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8.26万吨,比上年下降2.0%。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2.73万吨,下降4.7%;海水养殖产量40.72万吨,增长4.1%;淡水产品产量4.81万吨,增长1.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建设势头良好,全年水利建设总投入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以百库保安、千里清水河道、万家农民饮水为重点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疏浚河道720公里,整治河道86公里。完成滩涂围垦面积12万亩。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0.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全年农村用电量3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大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经济高速高效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9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6.59亿元,增长28.0%;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9.44亿元,增长20.5%。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加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4.9%。大企业和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55家,比上年增加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62.5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4%,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从工业总产值前十位的行业情况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十大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4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1%,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通用设备制造业91.09亿元,增长32.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7.53亿元,增长21.6%;塑料制品业74.85亿元,增长22.3%;医药制造业71.64亿元,增长23.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66.59亿元,增长21.5%;金属制品业52.02亿元,增长25.5%。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国家、省级新产品产值1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增幅高于工业总产值19.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15.8%,在全省各市中居第一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337.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拉动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3.1个百分点,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已达36.2%。 工业经济效益再上新水平。2003年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为211.6分,比上年提高7.3分。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利润51.02亿元,增长32.7%。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止2003年末,全市已有上市公司4家,完成或进入上市辅导企业12家。工业产品创名牌有新突破。2003年全市有3个工业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6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有35个产品获浙江名牌产品称号,46个产品获台州名牌产品称号。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7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24.3%。建筑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全市有32个工程获“括苍杯”、10个工程获“钱江杯”、1个工程获“鲁班”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增幅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性投资201.52亿元,增长74.2%。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28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投资中,园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3.71亿元,增长128.9%;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1.12亿元,增长21.9%;房地产开发投资56.5亿元,增长20.8%。商品房销售势头比较旺盛,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68.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