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7 金华市统计局

2007年,金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战略主线和“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积极创新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工业、抓统筹、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进展良好,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462.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3.00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592.29亿元,增长15.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0%,金融业增长13.1%,房地产业增长15.0%,其他服务业增长18.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932元(按2007年均汇率折算为4199美元),增长14.2%。

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为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居住类价格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5%,工业品价格上涨3.1%,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5.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1%(各类价格指数详见附表1)。

就业人数加快增长。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52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134人,比上年增长6.6%;失业人员再就业20779人,增长3.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比上年末下降了0.2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53.9∶40.6变化为5.3∶54.2∶40.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进一步加快发展面临诸多制约,物价上行压力较大。

2007年全市农业生产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农作物种植结构持续调整。全市总播种面积249.5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4.03千公顷,总产量为80.9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6%和2.7%;棉花播种面积5.05千公顷,产量为0.85万吨,分别增长12.7%和27.4%;果用瓜种植面积10.46千公顷,产量为25.0万吨,分别下降2.5%和0.6%。油料播种面积为17.99千公顷,产量为3.11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7.9%和5.0%;蔬菜播种面积为43.77千公顷,下降0.5%,产量为95.72万吨,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5.93千公顷,增长2.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7.96千公顷,下降14.8%。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为75.6%。其他各种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2)。

现代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842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0.319千公顷、迹地更新造林1.396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97千公顷次;通道绿化458公里;全市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17个,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45个。

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8.47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猪肉14.12万吨,增长5.2%。牛奶产量7.63万吨,比去年下降22.7%。全年生猪出栏191.63万头,增长6.1%;家禽出栏2595.51万只,增长7.8%。全年水产品产量5.59万吨,增长6.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7.70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7.69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4.6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05万吨,下降6.0%;农村用电量32.18亿千瓦时,增长8.1%。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0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8.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235.52亿元,销售产值2180.85亿元,分别增长27.2%和2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649.67亿元,增长22.4%,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9.8%。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增长22.9%,购置技术成果费用增长38.1%。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15.30亿元,增长57.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6%,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7个,目前共有22个中国名牌。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3)。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8.62分,比上年提高5.78分。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71.74亿元,增长23.4%,其中利润99.22亿元,增长24.8%。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利税分别增长21.1%、20.6%、24.0%。多数行业效益快速增长,纺织、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六大行业实现利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3.5%。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874.8亿元,比上年度增加210亿元,增长32.3%;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11.5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4.9%,增长5.7%。建筑施工面积12729.1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923.57万平方米。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34亿元,利税总额57.53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0.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增速比上年快2.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5.25亿元,增长7.5%,增速比上年快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限额以上非国有投资3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限额以上投资的75.8%。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0.65亿元,增长9.9%;投资项目(单位)投资374.6亿元,增长6.8%。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比重有所增加,结构向生产倾斜。在限额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1亿元,下降3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2.63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0.51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0.4∶51.0∶48.6。其中工业投资251.78亿元,增长15.1%。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32项(其中实施107项,预备25项),完成投资90.68亿元。其中:省重点建设项目61项,完成投资29.53亿元,金华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建设等18项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金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市博物馆等57项工程圆满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222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32个。金属制品、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科技服务、环境管理等重点行业投资有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