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金华市统计局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6年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01项,完成投资94.3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46项,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9项。浦江仙华水库、甬金高速公路东阳城区连接线等4项工程已建成或基本建成。义乌巧溪除险扩容、浙八味特产市场等13项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达213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96个。纺织服装、医药制造、金属制品、批零贸易、建筑等重点行业投资有大幅增长。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9.67亿元,比上年下降8.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90.60万平方米,竣工27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54.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4.6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8.24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6.05亿元,增长15.9%;餐饮业零售额48.79亿元,增长14.5%。

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1.5%,日用品类增长28.9%,金银珠宝类增长3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8.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7%,汽车类增长20.1%。

交易市场日趋成熟。全市商品交易市场382个,总成交额974.3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42个,成交额877.13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出口总额58.06亿美元,增长32.3%;进口总额3.66亿美元,增长9.6%。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2.3%。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8亿美元,增长45.81%,高于出口增幅13.5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主体快速增长,开拓新市场成绩显著。欧盟、美国、阿联酋、日本、俄罗斯、德国等主体市场出口总量36.1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2.2%,出口增长分别为17.13%、32.18%、40.62%、11.41%、47.85%、16.3%。拓展新兴市场成效显著,其中对乌克兰、沙特阿拉伯、墨西哥、伊朗、埃及、智利、巴基斯坦出口增长在50%以上。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外商投资大项目明显增多。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6家,增长26.0%;投资总额17.10亿美元,增长14.0%;新增合同外资额76583万美元,增长21.9%;实际到位外资51013万美元,增长11.4%。其中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4个,总投资14.74亿美元,分别增长5.9%和24.0%。

外经合作积极稳步发展,境外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8268万美元,增长267.1%。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5个,增长12.5%;其中中方投资额2085万美元,增长3.1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完成32.26亿元,其中:高速网络工程完成投资12.62亿元,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30.194公里;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干线畅通工程完成投资7.44亿元,新建改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01.22公里;完成绿色通道518.7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完成投资5.54亿元,完成路基提升611.9公里,路面硬化928.5公里;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完成投资5.18亿元,完成路面改造1317.66公里。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0782.65公里(其中乡村康庄公路3114.385公里)。拥有机动车25.58万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汽车22.39万辆,比上年增长31.2%。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63.17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66.15亿吨公里。航空出港客运量32.76万人次,增长57.1%;货运量5288吨,增长30.0%。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7.44亿元。当年新增电话用户80.90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242.2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住宅电话106.21万户,增长16.8%;公用电话25.68万户,增长15.8%。主线普及率达53.2部/百人,增长16.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335.8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0%。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34.36万户,全年共完成230个农村宽带节点的建设,年末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3%。

旅游事业较快发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46.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43.03亿元,增长23.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10.8万人次,增长16.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7.7亿元,增长23.7%;接待入境游客35.57万人次,增长25.3%,旅游创汇1.92亿美元,增长25.1%。全市共有旅行社90家;旅游饭店107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67亿元,增长21.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9.22亿元,增长2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1.45亿元,增长19.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93.76亿元,增长16.1%。各项重点支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支出增幅,其中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农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分别比上年增长43.6%、31.9%、31.5%、27.9%和26.8%。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200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75.92亿元,增长20.1%。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491.44亿元,增长14.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4.68亿元,增长20.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61.94亿元,增长21.4%。其中短期贷款934.71亿元,增长29.1%;中长期贷款405.08亿元,增长6.3%。存贷比例为76.7%。

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3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2.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10.7%。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9.2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6.36亿元;寿险赔款及给付2.8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以建设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为主题,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教育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921所,在校学生72.23万人。其中小学590所,在校学生32.9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92所,在校学生16.72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100%。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64所,在校生9.22万人;职业高中45所,在校生7.01万人;普通中专8所,在校生9502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5.3%。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7所,在校生5.19万人;其中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2298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1717所,在园幼儿15.4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7.6%。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685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