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76.82万平方米,竣工239.5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76.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2.2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67.58亿元,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42.6亿元,增长18.5%。 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6.6%,金银珠宝类增长32.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8.3%,家具类增长29%,通讯器材类增长38.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4%,汽车类增长23.1%。 交易市场日趋成熟。全市商品交易市场377个,总成交额899.1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39个,成交额8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初显成效。2005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7.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进口总额3.34亿美元,增长2.1%;出口总额43.87亿美元,增长31.1%。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比重61.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61.88%。 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增加。全年新增外贸出口主体666家,全市累计各类经营主体达2509家(均不含“三资”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0家,新增合同外资额62803万美元,增长11.4%。实际到位外资45775万美元。 外经合作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2252万美元,增长12.4%。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0个,增长25%;对境外投资额517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着力构筑浙中城市群“八高八快十二联”为主骨架的交通网。2005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完成41.2亿元,其中:高速网络工程完成投资19.16亿元,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30.19公里;国省道及重要县道干线畅通工程完成投资11.12万元,新建改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78.2公里,县道路面硬化790.19公里;完成绿色通道411.54公里;乡村康庄工程完成投资10.85亿元,完成路基改造1468.5公里,路面硬化2151.3公里。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0454.01公里(其中乡村康庄公路2988.72公里)。拥有机动车20.51万辆,比上年增长21.0%,其中汽车17.07万辆,比上年增长26.0%。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477238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562520万吨公里。航空出港客运量20.86万人次,货运量4069.1吨。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9.96亿元。当年新增电话用户79.02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增至207.5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住宅电话88.9万户;公用电话22.18万户,增长18.3%。主线普及率达45.7部/百人,增长1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89.6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0.8%。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29.17万户。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1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5.7亿元,增长22.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83.9万人次,增长1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23亿元,增长22.7%;接待入境游客28.39万人次,增长21.07%,旅游创汇1.5亿美元,增长25.1%。全市共有旅行社76家;旅游饭店104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200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59.58亿元,比年初增加219.25亿元,增长16.4%。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429.62亿元,增长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1.75亿元,增长23.1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99.30亿元,比年初增加128.14亿元,增长11.96%。其中短期贷款724.07亿元,增长12.9%;中长期贷款381.22亿元,增长10.85%。存贷比例为76.9%。 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31.4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72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0.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8%和5.1%。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7.7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33亿元;寿险赔款0.98亿元,寿险期满给付1.4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以巩固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义务教育为目标,走教育强市之路。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008所,在校学生71.90万人。其中小学669所,在校学生33.1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200所,在校学生16.38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9%。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普通高中68所(含11所完全中学),在校生9.13万人;职业高中43所,在校生7.28万人;普通中专7所,在校生1.0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3.2%。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47153人;其中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5922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1847所,在园幼儿14.2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681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9.1%,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3%。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5年我市再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考核,并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义乌市首批跨入浙江省科技强市行列,永康市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兴贸试点基地。全市新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10项,为历年之最;省级项目268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项,市级项目243项。全市12项科技成果评为2004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省一等奖一项,77项评为市科学技术奖。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20家;新组建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25家,其中省级10家;评选第三批市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11家,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8家。成功举办第六届工科会,科技合作又上新台阶。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发展进一步加快,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市专利授权公告量(含发明专利公开数)为3028件,同比增长40%,特别是发明专利达517件,实现了翻番。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年末各类人才总数28万人。 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基本完成,雷达数据处理中心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区域天气观测站今年新建六要素站22个,二要素站8个,全市区域天气观测站达到56个,布点密度达到了10~15km。新安装了MTSAT卫星云图接收设备,使卫星云图的接收处理达到了每半小时一次。全市台站地面观测场均安装全方位的视频探头,实现了对天气状况的实时监测。全年一般性质降水24小时预报准确率92.7%,重要性质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