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7 金华市统计局

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含房地产):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亿元,比重由上年1.5%变为0.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95亿元,比重由25.4%下降为1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76亿元,比重由73.1%上升为79.8%(见表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33个重点项目中,18个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建成的主要项目有:金华燃机电力一号机组、义乌八都水库、武义三港电站、沙金兰引水工程、金华东市大桥等。

1998年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建成投产基建更改项目488个,当年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有: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45公里,变电设备28万千伏安,化学药剂7吨/年,啤酒2000吨/年,新建公路369公里,改建公路227公里,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11.58万门,粮食仓库0.39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2万吨/日,城市道路扩建面积84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平稳增长。全市完成交通邮电业增加值26.32亿元,比上年增长9.2%。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1998年全市拥有机动车18.33万辆,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汽车4.34万辆,增长18.3%。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63232.4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16924.36万吨公里;航空进出港客运量71378人次,货运量868.5吨。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48亿元。新增电话用户7.42万部,使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增至34.83万部,比上年末增长27.09%。其中:住宅电话27.07万部,增长32.54%;公用电话13557部,增长41.17%。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0.62部/百人提高到11.25部/百人。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1.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4.6%;全年无线寻呼业务比上年增长21.77%。数据通信用户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不断增多,年末分别达1334户和2538户。

六、国内贸易、旅游、对外经济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2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城市91.37亿元,增长9.7%;农村48.92亿元,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4.9亿元,下降9.8%;集体经济零售额11.9亿元,下降10.6%;个体私营股份制经济单位零售额103.5亿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8.7亿元,增长9.0%;餐饮业零售额10.7亿元,增长7.7%;制造业零售额7.79亿元,增长2.5%;其他行业13.11亿元,增长5.94%。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19.37亿元,增长11.3%。

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12万人次、境外游客3.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6.06%、13.33%。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小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贸易增幅减缓的影响。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3家、协议利用外资606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52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93%、28.9%。全市外贸出口3.31亿美元,增长3.3%;进口总额4256万美元,下降23.1%。劳务输出继续有所拓展。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据抽样调查,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6%,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2%(见表6)。

七、财政、金融

财政运转情况良好。全市财政预算总收入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财政收入10.79亿元,增长18.0%。地方财政支出16.58亿元,增长15.0%。

金融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382.13亿元,比年初增加72.0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2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4.0亿元,比年初增加43.52亿元。各项

贷款294.15亿元,比年初增加4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7.37亿元,比年初增加34.45亿元;中长期贷款31.88亿元,比年初增加5.90亿元。并通过以物抵贷、逾期置换等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部分亏困企业。

保险业继续发展。1998年末,全市承保总额104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产险保额501.42亿元,增长25.5%。保费收入7.37亿元,增长47.2%;其中寿险4.4亿元,增长91.2%。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23987件,支付赔款1.44亿元,处理人身险陪案3953件,给付人身险赔款2774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继续扩大。全市年末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839人,其中高、中级职称21816人。全市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机构1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09人;民办研究开发机构400家。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市共有66个项目申报市科技进步奖,共有54项成果获奖,其中科技进步奖48项,星火奖6项。安排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7项。新安排星火计划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21项。全市授权专利210项。

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30项,成交额1713.93万元。

气象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建有气象信息网络系统1个,联结终端10个;天气警报发射台7个;农业气象预报业务站7个。全市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为82.6%,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为84.9%,“9210”工程实现了准业务化运行,人机交互系统和NAS运程网络已被广泛使用。

技术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抽查计量器具产品763台件,完成强检计量器具52933台件,完成对50家企业计量水平确认,完成采标标志工业产品17个,制订发布农业标准规范17个,45家企业通过标准化水平确认,企业产品标准备案798个,累计3911个,发展新获得商品条码系统证书企业135家。已完成检定修理各类计量器具19781件。

积极推进高标准“普九”,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市现有小学1785所,在校生339700人;初中283所,在校生16679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2%,巩固率为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63%,巩固率99.7%;小学升初中比例为98.81,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总入学率为99.81%,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为0.30%,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7.89%。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有普通高中(完中)80所,在校生59723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达66.14%,为高校和高中专输送合格新生7476人。

成人文化和技术培训得到加强。市属成人高校10所,在校生9366人。各级成人技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业等技术培训,参训人数达59.7万人次,受训面达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