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7 湖州市统计局

启动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项工程,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全年共引进高雅艺术演出105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95场,组织基层文化活动2802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15643场次。《民警王法金》、《从苕溪到黄浦江》、《十万人家》等影视作品成功播出,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第三届“南太湖”音乐舞蹈节等活动顺利举办。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5.23万户,比上年增加7.4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加快推进,数字电视用户数由上年的2050户增加到11.73万户。全年出版各类报纸3461万份,其中湖州日报1612万份,湖州晚报1615万份,湖州广播电视报234万份。

以“北京奥运”为契机,掀起“全民健身与奥行同行”主题活动新高潮。举办了“奔向2008、我与奥运同行”迎春健身跑活动、“迎奥运,新年登高”、庆祝奥运会圣火抵达北京、“我们的奥运会”——社区百姓全民健身擂台赛、羽毛球邀请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安吉县、长兴县召开了全县运动会,吴兴区举办农民运动会,德清县承办全国木兰拳大赛。全市运动健儿在省以上运动会上获得奖牌115枚,其中金牌37枚、银牌35枚、铜牌43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62个,其中医院33家、卫生院95家、妇幼保健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74个;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级医院5家;拥有医疗床位9294张,其中医院床位8800张;卫生技术人员13949人,比上年增加1246人,其中执业医师4000人、执业助理医师1204人、注册护士4052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4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人,其中医生20人。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75.76万人,参保率由上年的95.7%提高到97.1%,全年报销金额20363万元,比上年增长4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9.0%,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农村改水投资总额9019万元,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人口受益率为96.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6.0%。、8.6%……

十一、人口、就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58.50万人,其中男性129.67万人,女性128.83万人;非农人口80.75万人,比上年增加1.1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1万人,出生率为7.4%。;死亡人口1.86万人,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计划生育率为98.2%。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73万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3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达到21604元,比上年增长9.9%。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2元,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14233元,增长9.4%;恩格尔系数为36.1%;年末人均住房面积29.8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51元,增长12.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46元,增长14.2%;恩格尔系数为35.0%;人均住宅面积52.1平方米。城乡居民年末人均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002元,比上年增加4814元,增长29.7%。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0.84万人,比上年增加6.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4.59万人,增加6.9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1.20万人,增加3.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50.76万人,增加12.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1.18万人,增加10.40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14.53万人,增加1.87万人。年末住房公积金正常缴存人数达到16.32万人,比上年增加1.30万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当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47亿元,下降4.2%。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7640张,收养各类人员3501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2811人,集中供养率9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23144户,人数44710人,其中城镇10342人、农村34368人,发放低保保障金额5576万元,增长24.7%;市区城镇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268元提高到300元,农村由161元提高到180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343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加大。“一港两区”开发建设、6个老居住区改造、“三路一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建成湖州大剧院、湖东大桥、仁皇山路东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启动实施龙溪港东岸综合开发、衣裳街保护性改造、步行街区建设、长岛公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78.8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4.4平方公里。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实施了节能降耗“双百工程”,推进35项减排重点项目,2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试运行,完成25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预计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4.0%和5.5%。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70.3%的监测断面达到Ⅱ、Ⅲ类水质,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68.9%的监测断面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提高12.9个百分点;县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82.4%,市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83.3%。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7%。全市已拥有20个国家环境优美乡镇、38个省级生态乡镇、33个市级生态乡镇、148个市级生态村,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203家、省级绿色企业29家、省级绿色饭店19家、省级绿色学校57所。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水平有关数据未注明的均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指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贸易企业;

6、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