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力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统筹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协调、较快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7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1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35.31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60.46亿元,增长12.3%。人均GDP为29522元,折合3703美元。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1.77亿元,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79亿元,增长25.3%,分别比上年提高4.6和2.0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全面增长,全年入库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39.08亿元、14.17亿元、12.99亿元和7.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14.7%、19.4%和39.0%。全市财政总支出55.93亿元,增长26.9%,其中农林水和气象支出4.03亿元、教育事业费支出11.03亿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5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71亿元、社会保障支出1.09亿元,分别增长41.2%、15.6%、21.4%、32.2和30.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二降”的格局:居住类价格上涨2.8%,涨幅居首位;医疗保健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1.1%和1.0%;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和交通通讯类价格涨幅均在0.5%以下,衣着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4.2%和1.7%。 二、农 业 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45.50亿元,林业产值15.06亿元,牧业产值26.56亿元,渔业产值25.77亿元,分别增长7.5%、4.9%、8.5%和6.8%,实现了农、林、牧、渔各业的平稳同步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9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9%,粮食单产472公斤/亩,增长7.8%,粮食总产量达到91.24万吨,增长11.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0万公顷,其中油菜籽面积4.0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4%,蔬菜面积3.77万公顷,果用瓜面积0.79万公顷,花卉苗木面积0.9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0.4%、12.7%和6.5%。蚕茧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蚕茧产量2.20万吨,增长16.5%,蚕茧价格上涨30.9%,蚕茧产值达5.99亿元,增长52.6%。 全市已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4.46万亩,共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96只,绿色食品51只。 三、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7.71亿元,增长16.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5.42亿元,增长2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53亿元,增长29.5%,实现利税总额114.31亿元,其中利润66.44亿元,分别增长29.9%和33.7%。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263.92分,居全省首位,比上年提高21.3分。 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既是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占比最大的四个行业,又是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实现产值269.11亿元、100.52亿元、130.87亿元、128.57亿元;实现利润12.26亿元、5.87亿元、6.56亿元、5.12亿元,分别增长28.2%、66.6%、51.4%、54.1%,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6.1%、14.0%、13.3%、10.7%。 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2.10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3.32亿元,增长21.3%,重工业增幅比轻工业高13.4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比重达56.5%,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利润34.38亿元,增长36.3%,高于轻工业5.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1.7%。 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其中国家级3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0家和8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十大先进制造业中心完成工业总产值708.98亿元,增长3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6年,申苏浙皖、申嘉杭、杭长高速公路和湖嘉申航道,以及浙北高速客运中心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中心城市“中间整治”工程建设加快,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62亿元,增长15.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5.12亿元,增长65.7%;第二产业投资260.41亿元,增长15.6%,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258.78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投资214.09亿元,增长14.0%。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179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91个。全部限额以上投资完成443.99亿元,增长16.8%,其中非国有投资317.46亿元,增长22.4%,比重达7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75亿元,增长5.4%,增幅比上年回落16.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额58.39亿元,增长7.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0.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87.51万平方米,增长32.4%;房屋竣工面积299.55万平方米,增长31.9%。商品房销售面积241.20万平方米,下降2.9%,其中住宅195.19万平方米,下降6.0%;商品房销售额80.70亿元,增长16.3%,其中住宅60.33亿元,增长11.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资质建筑企业19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2.70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6.18亿元,分别增长33.4%和27.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47.55万平方米,增长18.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8亿元,增长15.2%,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9.30亿元,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9.88亿元,增长17.2%。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66.98亿元,增长26.5%,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1.15亿元,增长24.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7.41亿元,增长17.8%;日用品类1.74亿元,增长25.1%;金银珠宝类1.90亿元,增长4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8.74亿元,增长32.8%;石油及制品类19.34亿元,增长22.7%;汽车类9.14亿元,增长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