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稳步推进。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4%,旅游创汇1.53亿美元,增长53.3%;接待国内旅游者2010万人次,增长16.9%,国内旅游收入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旅游总收入205.2亿元,增长25.1%。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保持较好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6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出口166.90亿美元,增长38.2%,进口94.23亿美元,增长39.9%。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初现成效。加工贸易出口、生产型企业出口占全市比重与上年相比,分别提高2.9个和3.7个百分点,带动地产品率提高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比重达51.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4000家,并首次出现进出口规模超10亿美元的企业。直接与我市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地区)有204个,贸易额超亿美元的达41个,欧盟、美国、日本继续保持我市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81家,总投资80.3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1.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0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21.8%。“以民引外”稳步推进,全年新批“以民引外”外资项目417个,投资总额15.99亿美元,合同外资5.6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8.6%、38.7%和13.7%。“以外引外”成效显著,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增资项目427个,投资总额增加21.06亿美元,合同外资增加10.23亿美元,分别占项目总数的39.5%、26.6%和24.7%。外资并购势头良好,全市新批外资并购项目48个,投资总额1.61亿美元,合同外资0.75亿美元,并购项目数和合同外资金额分别增长2.7倍和1.7倍。第三产业外资项目增势强劲,全市新批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项目143个,合同外资4.28亿美元,实际外资2.53亿美元,分别增长25.4%、72.9%和71.7%,占全市总数分别为13.2%、10.4%和12.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全市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4.84亿美元,增长30.6%;外派劳务1818人,期末在外劳务人员7123人。全年新批境外企业82家,其中加工贸易项目10个。 七、交通和邮电 2004年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投资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用于交通的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港口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批港口码头建设建成。北仑国际集装箱码头四期3号、4号泊位和大榭永信码头建成并投入试生产。乡村康庄工程成绩显著,全年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50公里,等级公路通行政村421个。全港货物吞吐量达2.26亿吨,增长22%,货物吞吐量继续稳居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0.5万标箱,增长44.4%,集装箱吞吐量超过天津港跃居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增幅继续保持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一位。新开集装箱航线32条,开拓了长江内支线,月航班超过500班,航线超过115条,远洋干线达到53条。目前宁波港已通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交通运输生产稳步上升,全年完成客运量2.7亿人次、货运量1.6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5%。民航旅客进出港年吞吐量达到185万人,增长42.5%,取得历史最好水平。车船运力快速增长,运力结构不断改善。水运净载重量达到136万吨,增长23%。全社会汽车拥有量达到26.5万辆,增长26.7%,其中载客汽车16.54万辆,102.35万客位;营运载客汽车9755辆,13.27万客位。快速客运集散网络初具规模,全年共开通高速和快速客运线路84条。 邮政、电信业务稳步增长。全年邮政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为5.04亿元和62.51亿元。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296.72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52.79线/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分别为421万户和104.02万户,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 八、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新进展。全年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其中市区44亿元。北外环一期主体完工、南外环西端开通、东段主体完工。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江南路三期、江北大道改造、桑田路等建成通车,通途路(庆丰桥)开工建设,相继完成了中山西路-孝闻街、环城北路-大庆北路、药行街交叉口等卡口的改造,开通了中山路-日新街地下通道。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建成了日湖公园和北外环绿化工程、南外环绿化工程等,后王河整治完工,启动了污水处理截污工程,并实施外滩“复活”工程及慈城古县城的开发保护。加快城区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共完成近30万户的改造工作。全年市区新辟公交线路20多条,新建候车亭200余只,开通近10条夜间专车,延时40多条公交线,使晚上8点半以后运行的公交线路达40余条。市政设施养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人行道改造13.31万平方米。城区共种植树木20多个品种近10000株,20多万平方米绿地被义务认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95公顷,其中市区100公顷。宁波市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形势稳定。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8.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36.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9.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7亿元,增长29%。按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前口径计算,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0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一般预算支出215.9亿元,增长19.8%。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42.2%和35.6%。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救济及劳动保障更受重视,全年财政教育支出26.17亿元,增长20.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4.32亿元,增长31.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16亿元,增长36.9%。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3230.68亿元,比年初增加466.32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91.8亿元,比年初增加463.2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余额达1262.89亿元,比年初增加139.69亿元。储蓄存款流动性趋强,活期储蓄存款余额412.69亿元,占比重达到32.7%,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增加,资金运用水平有所提高。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2603.69亿元,比年初增加370.94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83.61亿元,比年初增加366.1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余额存贷款比达80.6%,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至12月末,钢铁、水泥、房地产、汽车、纺织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0.8%、22.0%、18.8%、31.3%和15.8%,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82.3、8.2、41.2、97.5和4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业制造业、个人消费等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35.9%、47.8%和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