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7 宁波市统计局

保险业发展较快。至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7家,比上年增加3家;保险中介机构6家,增加3家。全年保费收入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1亿元,增长44.3%;人身险保费收入28亿元,增长10.5%。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财产险9.54亿元,增长38.5%;人身险3.46亿元,增长38.4%。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各类科技项目440项,其中各类农业与农村科技项目114项;全市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3项;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36项。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3559项,其中发明专利139件。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到302项,有16项成果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55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励。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目前累计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4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30亿元,销售10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26%。网上技术成果交易日益活跃,全市网上技术成果成交额达8.5亿元。以“两院两校”为重点的国内科技合作全面展开,全年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290项,引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20个。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共引进博士、博士后100余人。

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515所(不含技校),在校学生118.5万人。基础教育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9%。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为6.74万人,初升高比例达到91.7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国高校统考报名录取率85.6%,位于全省前列。有9个县(市)区被评为省级教育强县,省教育强镇达到128个,占全市可评乡镇总数的96.97%。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高教园区(南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并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已于上半年开工建设,并于当年招收首批254名本科生。新增一所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校,在甬高校数15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96015人,较上年增长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6%,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新发展,全市招收中专生4290名,成人中专普通班招收2032名,中职学校(含职高)招收学生26965名;全市教育系统有152所职成校列入当地政府定点培训机构。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宁波分会场演出活动,组织承办了宁波市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纪念邓小平关于“宁波帮”题词20周年文化活动和第八届宁波国际服装节文艺晚会及“时尚十月”群众服饰系列文艺活动。甬剧《典妻》获得了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文华大奖,《阿拉村里的巧匠郎》获得了“群星奖”音乐类老年组金奖。广场文化成效明显,举办市级广场活动40场,天一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示范广场。余姚田螺山、慈城傅家山考古发掘获得重大发现。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98%,有线电视用户数128.64万户,数字付费电视成功试播,目前已开播65套节目。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医院、卫生院开放病床达1.65万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3万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1个,其中省、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个,市三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两级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推开,全市参保乡镇109个,参保人数达275.9万人,占全市应参保人口的72.56%。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为368.38/10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食品卫生抽样合格率86.54%,食物中毒发生率控制在4.14/10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巩固工作步入新阶段,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办对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考核鉴定,成为2004年度全国爱卫会命名的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无偿献血工作跃上新台阶,全市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荣获了“2001-2003年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了全国男排大奖赛、全国蹦床冠军赛、全国海模锦标赛、国际网球邀请赛和慈溪中澳男篮对抗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中国女排主场赛首次落户宁波北仑以及八一男篮第七个主场赛在宁波开赛。市民健身工程进一步推进,市游泳健身中心和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市游泳健身中心首次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为我市公益性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作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全年在社区和农村建成健身路径262条,全市健身路径总量966条。“小康体育工程”在农村全面启动,目前已建成200个健身点。运动成绩不断提高,我市射击选手王成意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勇夺一枚铜牌。在全国性比赛中我市共取得2金、2银、4铜的好成绩。业余训练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在省级各项竞赛中共取得163金、111银和86铜,金牌数居全省第一位,总分居第二位。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776个,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完成全市70余家重点企业排污口自动监控系统安装运行,实施实时监管。成功组织了化学环境污染应急演习。巩固扩大烟控区和噪声达标区工作成果,全市已建成烟控区25个,面积356.3平方公里。全市已有74家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宁波科技园区通过省级ISO14001示范区验收。大气环境和城市噪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环境空气Ⅰ、Ⅱ级优良天数33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68.3分贝。

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象山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奉化溪口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全市14个乡镇和16个行政村成为省(市)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552.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5万人。计划生育率达98.17%,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90.9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率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6.6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11283元,增长7.8%,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36.99%。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支出进一步扩大,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190元,增长13.0%。交通和通信支出快速增长,人均用于交通和通信支出1758元,增长25.7%,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年末平均每百户市区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72台、影碟机63台、家用电脑61.8台、空调机126.3台、家用汽车3.8辆、移动电话162.3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增长12.8%,其中生活消费支出6102元,增长17.5%。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33.9台,洗衣机52.3台,电冰箱78.4台,空调机34.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