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6 镇江市统计局

保险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拥有保险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9家。保险企业承保额474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保费收入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财产险6.99亿元,增长10.3%;人寿险25.43亿元,增长29.6%。保险企业理赔支出9.0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财产险4.38亿元,增长34.5%;人寿险4.62亿元,增长45.7%。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研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5万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4.41万人,增长5.4%。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其中省级20家。全年新立省级以上星火计划3项,其中:国家级3项;新立省级以上火炬计划26项,其中:国家级26项。共组织市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206项,完成省级以上项目207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4项,其中省级16项。全年研发经费(R&D)支出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600件,比上年增长26.9%;专利授权量2500件,比上年增长23.6%。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50项,技术合同金额4.48亿元。企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明显增加,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8.97亿元,增长25.5%。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5家,其中:当年新批高新技术企业65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955个,其中: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1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94.60亿元、利税总额66.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3%和42.4%。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08年,是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奋力冲刺年,教育现代化水平有了新提升,教育经费投入达26亿元。拥有省级实验小学71所,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64所,四星级以上高中10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8.35万人、14.23万人和13.46万人;职业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分别为0.93万人和2.82万人。全市幼儿入园率达96.0%,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9.3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1%,优质教育资源学生覆盖率超过70.0%,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4年。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2008年,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名市”目标,加强文化载体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首届“文化嘉年华活动”成功举办,开展了32项有影响、有品位的文化活动;推出了以文心剧场、文心影院、文心讲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心公益行动”;举办“岁月回响30年——纪念改革开放镇江文化行动”等系列活动,极在地丰富和提升了我市文化活动的内涵、层次。基层文化建设稳步推进,乡镇文化站达标率93.0%,村文化室建成率90.0%,建成农家书屋283个,组织电影下乡3553场次,共举办24场“欢乐家园”广场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力作,音乐剧《水漫金山》被评选为2007—2008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开展首届市文化广玉兰奖评选活动,组织了”2008年镇江市群文新作大赛“、创作”百米国画长卷咏镇江——《新第一江山图》。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封缸酒酿造技艺、古琴艺术(梅庵琴派)、扬剧、灯彩(秦淮灯彩)4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医保水平不断提升。2008年,全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市急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市结核病楼完成封顶、市一院内科医技楼和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开工建设、市口腔医院改扩建进展顺利,江大附院、市一院通过了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市中医院通过了省三级中医院评审。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26个,卫生技术人员13868人,医院床位数8636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医生数分别达到32.4张和21.6人。卫生重大疾病防控和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血防“春风5号”行动,血吸虫病防治达到省控标准;艾滋病预防控制超额完成卫生部下达的“十率”指标任务。城乡卫生医疗保障统筹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3.26万人,参合率达99.5%;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5%,婴儿死亡率为6.2‰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市体育事业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突出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发展理念,群众性、竞技性体育活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育中心选址及建筑设计方案基本确定,新建全民健身工程(点)135个,拥有标准体育场馆29所。各项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共开展各类体育活动55场次,开展了迎新年万人健身长跑、“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月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办赛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镇江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全国少年男子排球(甲组)锦标赛、U19男子足球联赛、象棋甲级联赛、少年乒乓球锦标赛,江苏省少儿羽毛球比赛、少儿象棋比赛、少儿围棋比赛。竞技体育再获佳绩,全市拥有等级运动员167人,向省输送优秀运动员8名,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82枚、银牌61枚、铜牌73枚,陈玲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射箭团体亚军,薛飞获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500米冠军,张国凤获得世界智运会中国象棋女团赛冠军。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南徐新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行政办公楼桩基工程开工,建成九华山路、九华山支路等11条道路,规划展示馆主体封顶,体育会展中心全面启动。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整治22处积水区(点),改造街巷道路67条,区域供水管网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成西津渡、解放路高架桥停车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南徐大道西延、健康路西延东段和江洲路一期工程,全面实施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二期保护工程,京口、谏壁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大港第二污水处理厂,市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4.7万立方米/日。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市区建成区面积达98.18平方公里。

公共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市区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828辆,运行线路55条,公交道路路网里程285公里,客运总量9545万人次。建成公交江大枢纽站,新增环保节能公交车90辆,新辟和优化线路11条,新建公交站点67座。拥有出租车辆1254辆,更新车辆700辆。市区全年天然气供应总量1.35亿立方米,天然气用户达13万户,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4.3万吨,燃气普及率达到95.0%。市区自来水综合供水能力62万立方米/日,自来水普及率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