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镇江市统计局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大项目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居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26亿元,增长15.9%,其中工业增加值67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16.5%。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33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4.4%,按现行汇率折算:为5510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2006年的4.1:60.5:35.4调整为2007年的3.7:59.9:36.4。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2007年,受食品等结构性价格上涨的影响,市场物价涨势明显。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0,比上年增长4.0%。在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中,呈现“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类上涨10.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8%,衣着类下降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居住类上涨2.2%。市场物价的持续高位运行,对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影响较大,生活消费支出压力明显增加。

就业形势总体趋好。2007年,全市城乡从业人员159.31万人,比上年增加6.13万人。全年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2.0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GDP比重54.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完成税收6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私个经济稳定发展,截止2007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21595户,注册资本372.95亿元,从业人员36.31万人,其中本年新增户数3361户,新增注册资本52.5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53万人;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84261户,注册资本29.99亿元,从业人员13.38万人,其中本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4470户,新增注册资本8.98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21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生产增势减缓,投资项目推进尚需加快,税源经济增长乏力,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仍较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8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村经济生态化、高效化、规模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新建高效种植业面积46.95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26万亩,134个高效农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新建6个观光农业园区。生猪、肉类、蛋禽、奶牛规模化比重分别达到47.3%、84.0%、48.7%和76.1%。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1.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33万吨,比上年增长8.0%。农村用电量39.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0%。

种植业生产基本稳定。2007年,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呈现“粮扩油减、夏增秋降”的生产格局。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6.15万亩,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06.25万亩,增长35.8%,其中小麦种植102.96万亩,增长39.2%;秋粮种植面积159.9万亩,下降0.5%,其中水稻种植142.56万亩,增长0.3%。全年粮食总产量107.98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夏粮总产量31.83万吨,增长47.4%,其中小麦31.09万吨,增长50.5%;秋粮总产量76.15万吨,下降2.4%,其中水稻71.74万吨,下降2.6%。全年油料种植面积43.14万亩,比上年下降31.0%,油料总产量5.94万吨,比上年下降23.0%。

畜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2007年,畜牧业生产受市场供应和市场物价的影响较大,随着政府各类畜牧业生产补贴政策的落实,畜牧业生产降势得到有效抑制,恢复性增长步伐有所加快。截止200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出栏量52万头和56万头,比上年下降6.3%和略有下降;家禽存栏量、出栏量636万羽和1220万羽,比上年分别增长19.6%和12.0%。肉类总产量7.25万吨,比上年增长0.5%。禽蛋总产量1.84万吨,比上年下降12.0%。牛奶总产量1.98万吨,比上年增长28.6%;水产品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名   称 单  位 实 绩 比上年±%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33.38 8.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31.66 -5.8

钢材 万吨 69.66 13.3

焦炭 万吨 51.11 26.8

纱 吨 34143 28.6

布 万米 9657 -13.3

服装 万件 14967 27.7

冰醋酸 万吨 57.1 10.3

烧碱 万吨 11.95 36.0

颜料 万吨 5.19 16.2

水泥 万吨 1030.52 4.0

香醋 万吨 16.35 18.2

饮料酒 千升 31551 17.7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61.59 33.8

农用化肥 吨 8154 -7.5

轴承 万套 74036 155.5

变压器 万千伏安 820.38 26.1

桥架 万吨 19.47 7.1

母线 万米 50.48 16.0

汽车 辆 8478 42.4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1家,比上年增加25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151.73亿元,增长14.4%;重工业增加值432.50亿元,增长20.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加值33.04亿元,下降1.8%;集体工业增加值40.65亿元,增长23.1%;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510.54亿元,增长20.4%,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273.91亿元,增长24.4%,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28.00亿元,增长20.2%,外商港澳台工业增加值214.42亿元,增长17.5%。按企业类型分,大中型工业增加值298.82亿元,增长13.4%。全年工业用电量105.32亿千瓦时,增长16.0%。

重点企业、行业、产业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前50强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1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占比重为46.5%。全市有6个行业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占比重57.9%,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365.69亿元、235.16亿元、208.21亿元、170.09亿元、146.14亿元和150.9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1%、30.7%、30.5%、20.6%、29.1%和35.1%。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增加值600.08亿元和161.7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6%和19.5%,占比重为27.2%和27.7%。全市列入统计的4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有34种,下降的有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