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03.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2.93亿元,增长34.3%,其中增值税完成16.74亿元,增长19.7%,营业税完成15.93亿元,增长26.0%,企业所得税完成8.35亿元,增长49.4%;财政税费收入完成24.52亿元,增长36.4%。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社会保障和有关民生的财政转移支付明显增加。全年财政总支出13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0.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医疗、环境保护、科技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37.2%、34.2%、104.3%和54.2%。 金融存贷结构调整明显。2007年,全市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发展,居民储蓄存款分流明显,信贷规模增长较快,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持续改善提高。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1.44亿元,比年初增加92.0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4.99亿元,比年初增加59.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5.86亿元,比年初增加4.44亿元,但由于CPI上涨较快,加之股市和基金投资比较活跃,储蓄吸引力较往年有所下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43.18亿元,比年初增加13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76.78亿元,比年初增加91.51亿元;中长期贷款296.45亿元,比年初增加72.09亿元。 保险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2007年,全市保险业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收益状况得到明显好转。年末拥有保险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5家。保险企业承保额4259.93亿元,比上年增长48.0%。实现保费收入2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财产险6.33亿元,增长30.7%;人寿险19.62亿元,增长16.7%。保险企业理赔支出6.43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财产险3.26亿元,下降8.0%;人寿险3.17亿元,下降8.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研队伍、项目、投入不断增加。2007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79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4.48万人,增长5.3%。拥有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6家,其中省级12家。全年新立省级以上星火计划15项,其中:国家级4项;新立省级以上火炬计划90项,其中:国家级35项。共组织市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200项,完成省级以上项目30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4项,其中省级5项。全年研发经费(R&D)支出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5201件,比上年增长46.8%;专利授权量2022件,比上年增长89.0%。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238项,技术合同金额3.3亿元。企业研发水平提高,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产品成长和产出步伐加快,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4家,其中:当年新批高新技术企业58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822个,其中: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3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利税总额11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0%和36.4%。 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教育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普及率、升学率保持较高水平。一中新校园、新十一中建成使用,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全面达标。全市拥有省级实验小学72所,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65所,四星级以上高中9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9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7.36万人、15.01万人和14.16万人;职业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分别为1.35万人和3.13万人。全市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1%,高中阶段毛入率达10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9.7%。教育事业投入继续较快增长,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7.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2007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63.5万户。市图书馆扩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新镇江画院初步建成,新广电中心工程开工建设。全市已建成25个乡镇达标文化站、400个行政村(社区)达标文化活动室,新增有线电视自然村315个。组织开展了16场“欢乐家园”广场文艺活动。创作完成音乐剧《水漫金山》并获得公演成功,童声表演唱《端午谣》、舞蹈《天禄祥光》和扬州评话《戚老七养鳖》分别获得“和谐家园”2007年江苏省群文新作大赛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民歌组合《南乡田歌》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油画《金色年华》入围第八届中国艺术群文美术展。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有17个项目列入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07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970个,卫生技术人员13942人,其中医生5753人,医院床位数8636张。完成医学科研项目67项,荣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8项。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1.19亿元、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420个;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25亿元,参合补偿率由22.5%提高到27%;完成改厕6.2万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比上年增长40.0%,居民选择社区门急诊比例达35.0%。全面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完成8项省市血防灭螺重点工程,灭螺2612万平方米,查病8万多人(次)。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1‰、婴儿死亡率为6.2‰、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9.7‰。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各类体育设施有所完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各类体育赛事,竞技体育续写佳绩。全市拥有标准体育场馆29所,等级运动员202名。组织各类体育活动40项,参加人数6.75万人次。先后承办了2006—2007和2007—2008全国女排联赛、全国乒乓联赛、全国幼师三棋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系列比赛和市级田径、棋类、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举重、射击等竞赛。向省运动队输送7名优秀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6枚、银牌45枚、铜牌48枚,其中殷雯获得2007年世界杯射击冠军、陈晴获得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女双冠军。体育福利彩票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拥有体彩销售点420个,当年新增体彩销售点77个,体彩销售额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