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镇江市统计局

2008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下滑或衰退;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两防”、“一保一控”到“保增长”的快节奏高密度调整。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难求进,提升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突出民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实现了年度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运行。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8.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843.4亿元,增长12.3%,其中工业增加值774.6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513.66亿元,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473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6794美元。经济活力继续增强,非公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6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7.4%,占全市GDP比重54.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快于经济总体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59.8:36.4调整为3.6:59.9:36.5;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内需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率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回落趋稳。2008年,市场物价运行呈现高开、回落、趋稳的发展态势。自6月份以来,我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涨势连续7个月逐月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0,比上年上涨5.0%。在八大类消费品中,呈“五涨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4.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1.0%。三降为:衣着类下降1.5%;交通及通讯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1%。由食品引发的物价结构性上涨矛盾逐步缓解,部分食品价格出现下降。

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2008年,全市城乡从业人员163.5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29万人,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

私个经济较快发展。截止2008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25459户,注册资本464.28亿元,从业人员37.62万人,其中本年新增私营企业3937户,新增注册资本62.89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02万人;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86655户,注册资本35.22亿元,从业人员13.78万人,其中本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4816户,新增注册资本10.4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3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回落,呈下行运行态势;工业产销增势减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发展后劲尚需增强,新开工项目不足;财政持续增长乏力,税源经济成长不快;职工工薪收入增长滞缓,少数低收入群体生活仍较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全市134个高效农业项目完工率达75.0%,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88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27万亩,新增农业观光园区137个。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5.9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6%,粮食总产量112.4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小麦产量32万吨,水稻产量75.76万吨,分别增长27.0%和6.8%。油菜籽播种面积28.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9%,油菜籽总产量6.27万吨,比上年增长14.6%。养殖业形势明显好转,全市生猪存栏量45.67万头,比上年增长3.0%,出栏量为58.22万头,比上年增长2.0%,生猪生产扭转了连续3年下降的势头;家禽存栏量588万羽,增长2.0%,出栏量1180万羽,增长1.0%;水产品产量8.25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1%。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86万吨,比上年下降2.8%。农村用电量44.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发展。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157.29亿元,增长12.9%;重工业增加值525.63亿元,增长18.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加值31.77亿元,下降3.8%;集体工业增加值45.52亿元,增长14.5%;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605.63亿元,增长18.3%,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352.2亿元,增长19.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72.17亿元,增长16.5%,外商港澳台工业增加值249.13亿元,增长18.0%。按企业类型分,大中型工业增加值345.42亿元,增长12.9%。全年工业用电量112.48亿千瓦时,增长6.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名   称 单  位 实 绩 比上年±%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75.74 7.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17.69 -5.9

钢材 万吨 265.56 -2.1

焦炭 万吨 58.52 14.5

纱 吨 41304 -0.9

布 万米 8347 -6.4

服装 万件 16072 13.4

冰醋酸 万吨 63.39 11.0

烧碱 万吨 11.90 -0.4

颜料 万吨 4.45 -13.9

水泥 万吨 1006 -2.9

香醋 万吨 16.28 -0.5

饮料酒 千升 34641 9.8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74.95 8.3

农用化肥 吨 8502 4.3

轴承 万套 116125 48.1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213.72 48.0

桥架 万吨 39.79 119.3

母线 万米 63.23 25.3

汽车 辆 10690 26.1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2008年,全市前50强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占比重为46.3%。全市有8个行业实现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占比重69.1%,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92亿元、319亿元、280亿元、198亿元、190亿元和21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9%、25.4%、33.9%、17.2%、28.0%和38.6%。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占比重为30.3%。全市列入统计的4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增长的有19种,下降的有21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企业效益逐步下滑。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9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利税总额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利润总额121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3.86%,比上年上升1.3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7.34亿元,比上年增长60.1%。两项资金占用达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