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扬州市统计局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运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北接线进入后期完善阶段;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淮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沿江高等级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扬州港3万吨多用途码头建成投入使用,4号泊位正在施工;江都港区1号码头正式对外开放;扬州二电厂二期、扬州发电厂发电供热机组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南水北调工程加快推进。

城市面貌再现新姿。2004年我市坚持以美化城市形象、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城市功能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城市要求,不断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互动并进。城市建设力度再创新高,市区新、改建道路25条、56公里,整治河道8条、1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60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了扬州火车站站前广场、蜀岗西峰生态公园、新城西区中心公园、曲江公园和漕河绿化风光带等。“城中村”、“城中厂”改造有序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又创佳绩,喜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省内首个全国最佳人居城市。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建成投产项目25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9.4%;新增固定资产136.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6.05%。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741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6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7.6%;完成公路货运量4197万吨,货运周转量25.0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5.2%;完成水路客运量1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2万人公里,分别持平和下降1.6%;完成水路货运量1317万吨,货运周转量33.8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5%和2.6%。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256.4万吨,增长27.6%。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年邮电通讯业实现业务收入22.6亿元,增长15%。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净增电话用户21.11万户,达到166.86万户。其中,新增小灵通18.22万户,达到35.48万户。无线市话、宽带等电信业务快速扩张。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1亿元,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快2.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92.17亿元,增长13.9%;餐饮业31.4亿元,增长30.8%。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亿元,增长16.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6.2亿元,增长12.7%。

市场物价温和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9%,比上年上升3.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9%,比上年上升2.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0.1%;衣着类下降1.7%;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2%;居住类上升2.2%;娱乐文化教育上升0.2%;医疗保健上升0.3%;交通和通讯上升0.5%。

七、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旅游

利用外资持续攀升。全市新批外资项目330项,比上年增加38项;协议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新批项目55个,比上年增加29个;协议注册外资额16.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4%;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8.14亿美元,增长69.3%,比2001年翻3番。项目平均规模由2003年的322万美元提高到493万美元。

民营经济彰显活力。全市民营企业在政策鼓励、政府引导、部门扶持、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中,自主创业热情高涨,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连年跨上新台阶。民营经济已成为牵引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04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611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58万户,分别增长13.9%和1.7%;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完成产值537.92亿元,增长34.2%;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17.01亿元,增长6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33亿元,增长14.7%;实现增加值301.85亿元,增长19.5%,比全市GDP增幅快4.8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为38.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持速增长。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4.18亿美元,增长19.5%,其中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增长25.4%。完成外经营额8562万美元,增长29%。自营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出口2.91亿美元和7.87亿美元,分别增长44.3%和24.1%,占全市出口额的79.8%,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旅游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2.3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8亿元,增长2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903.5万人次,增长24.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7.8亿元,增长16.9%。接待入境旅游者18.8万人次,增长45.7%;旅游外汇收入1.09亿美元,增长9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93.89亿元,同口径增长28.8%,比2001年增长1.3倍;一般预算收入38.14亿元,增长36.7%。财政总支出65.85亿元,增长2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9.27亿元,增长22.6%。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9.7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22.8亿元,比年初增加7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70.7亿元,比年初增加53.1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49.93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23.75亿元,下降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进步与人才引进步伐加快。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81项,增长1.8倍;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26项;培育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32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11个市级信息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3000人;市开发区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有所扩大。年内完成了市职大(电大)新校区二期工程。教育信息化提前实现省“十五”目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工程实施到位。初中毕业升学率92.28%,高考录取率79%,同比分别提高3.62和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又有新发展。完成了扬州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主体建筑、汉墓博物馆一号墓维修工程。承办了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同一首歌?走进扬州”等活动。加大了文化市场整顿力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中心血站、苏北医院门(急)诊楼等设施。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江都小纪镇成为国家卫生镇,新增省级卫生镇4个。普及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承办了第二届亚洲艺术体操锦标赛和全国举重冠军赛等赛事。全市电视信号村户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4%。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