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扬州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九五”以来最好水平,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能力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调控目标。

一、综合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8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72.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215.5亿元,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36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500美元,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3.31:48.68:38.01调整为12.67:48.77:38.56。劳动力转移有所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持续增加,2002年全市劳务输出55.59万人,比上年增加5.79万人。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企业竞争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仍比较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优质粮油种植比例由上年的40%提升到77%。粮食种植面积调减30万亩,扩种蔬菜、花木、林果10万亩。以扬州鹅、高邮鸭及特禽特畜特水为重点的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粮食总产212.87万吨,比上年增长3.4%;棉花总产1.09万吨,下降31.8%;油料总产11.71万吨,下降16.4%。全市生猪出栏208.91万头,增长2.3%;家禽饲养6142万只,增长7.2%;奶牛饲养2978头,增长13.2%;水产品产量28.39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5.53万吨,分别增长11.9%和17.6%。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66.88亿元,增长2.4%;林业产值3.73亿元,增长22%;牧业产值32.41亿元,增长2.5%;渔业产值36.73亿元,增长9.7%。

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全市3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7亿元,利税1.83亿元,分别增长12.1%、15.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0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0.2%。

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平稳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化解村级债务6.5亿元,农民卡内负担比上年下降3.6%。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乡镇企业生产效益提高。“三资”开发农业势头良好,全市农业实际利用外资981万美元,民资、工商资本2.35亿元。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84.4%提高到84.7%。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37.4亿元,增长11.2%。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改制。国有股比重由年初的63%降至53%;扬农化工股票成功上市,联环药业股票上市申请已获通过。加大工业资源整合力度,市直调整设立了机电、化工、纺织3个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上汽仪征公司、江都宏运车业等一批资产重组项目运作良好。工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私营和三资企业份额不断上升,全年私营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已占36.1%。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比轻工业高出6.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003.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0.01亿元,增长11.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9.08亿元,增长7.9%;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65亿元,增长15%;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06.29亿元,增长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3.57亿元,增长21.2%。

全年工业产销衔接有所好转,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8.83亿元,增长12.4%;实现利税总额50.43亿元,增长4.7%;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累计达97.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工业用电量379318万千瓦时,增长15.9%。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34.26亿元,增长14.8%;实现增加值44.35亿元,增长15.9%。建筑企业施工面积2863.23万平方米,增长12.3%;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1520.35万平方米,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22亿元,增长2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3.86亿元,增长52.6%;更新改造投资20.41亿元,下降31%;房地产开发投资26.2亿元,增长45.6%。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北接线、宁启铁路扬州段共完成投资13.08亿元;沿江高等级公路和扬州港3万吨级件杂货码头已开工建设;一批国债项目按时竣工。

城市建设迈出大步。市区共完成城建投入56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入13亿元,新改建道路68公里,拆迁房屋80多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年内先后完成了12条市区交通道路的拓展、延伸和新建。开展了对东关花园等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集中整治了小秦淮河及玉带河北段;翻建街巷68条。完成了古运河综合整治、汤汪污水处理厂一期、瘦西湖活水工程;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管网截流、四水厂二期、赵庄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工程。

全市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8.8亿元,新建住宅260万平方米,新建各类公共建筑设施27万平方米,新增道路230公里,小城镇自来水受益率达88%,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28平方公里。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国有及其他投资建成投产项目32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0.2%;新增固定资产67.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7%。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6571万人,客运周转量41.3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4.4%;完成公路货运量3740万吨,货运周转量22.4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0.6%;完成水路客运量19万人,客运周转量386万人公里,分别下降13.6%和12.3%;完成水路货运量1193万吨,货运周转量31.7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和1.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611万吨,增长7%,其中,专业港口货物吞吐量772万吨,增长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