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镇江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030元,比上年增长12.2%,按现价汇率折算,人均为2543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7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3.25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3.22亿元,增长11.0%。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8∶55.4∶37.8调整为6.2∶55.8∶38.0。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增长明显,其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2.4%。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12%上升到10.12%,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200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种植面积调整步伐加大,粮经比例60∶40。粮食种植面积164.0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2%,粮食总产量109.45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棉花种植面积2.2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3.4%,棉花总产量1501吨,比上年下降22.9%。油料种植面积47.4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6%,油料总产量7.92万吨,比上年下降6.8%。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6.9万吨,比上年增长3.6%;家禽723.9万只,比上年增长1.1%;蛋类总产量1.73万吨,比上年增长3.5%;水产品总产量6.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0.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大中型拖拉机2912台,小型拖拉机1615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8316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78万吨,比上年下降0.5%,农村用电量1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7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6.67千公顷,全年造林面积1433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6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15.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5.3亿元,增长20.7%。轻工业生产发展加快,高于重工业5.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25.5%;集体工业增加值28.37亿元,增长6.8%;股份制工业增加值43.79亿元,增长13.6%;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4.3%;外商港澳台工业增加值57.91亿元,增长23.3%。农村工业稳定发展,完成增加值91.17亿元,增长16.2%。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完成增加值96.18亿元,增长17.8%。市直工业保持高平台增长,完成增加值66.31亿元,增长20.7%。工业用电保持较高增长。全年用电量60.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工业用电量48.2亿千瓦小时,增长19.4%。工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增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被列入统计的4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34种,下降的有12种。

非国有工业企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实现工业增加值1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增长20.2%。

工业生产提速增效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9.5,比上年增长18.1%。实现销售收入6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整体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利税总额47.87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利润总额19.36亿元,增长108.0%。但部分企业亏损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亏损面达20.56%,比上年增长1.69%,亏损企业亏损额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建筑业生产回升。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拥有一级资质企业10家、二级资质企业50家。全市累计施工项目3036个,比上年增长26.0%。其中新开工项目2082个,比上年增长30.5%,当年竣工项目1775个,比上年增长11.8%。累计施工面积39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竣工面积25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0.24亿元,增长60.4%;集体经济投资24.42亿元,下降19.3%;私营个体经济投资41.17亿元,增长36.1%;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49.73亿元,下降2.7%。投资领域内在活力明显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全面回升。基本建设投资64.3亿元,增长24.4%;更新改造投资22.7亿元,增长31.1%;房地产开发投资19.8亿元,增长32.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7.6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92.3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85.7亿元,增长54.4%。在第三产业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22.7亿元,增长70.5%;用于文教卫投资7.27亿元,增长11.3%。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确定的26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27.11亿元,占投资比重14.6%。长江路三期、南徐路拓宽改造工程提前竣工。南门高架桥、索普醋酸二期、化纤钛白粉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干线公路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7.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5%。

交通运输生产运行正常。全年完成客运量61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其中:铁路客运量507万人次,增长2.9%;公路客运量5615万人次,增长4.2%;水路客运量24万人次,增长13.2%。完成货运量43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铁路货运量437万吨,增长14.9%;公路货运量3632万吨,增长5.0%;水路货运量316万吨,下降24.6%。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247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长航完成货物吞吐量2630万吨,增长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