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合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44.5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1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3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365美元,在苏中地区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3.4:49:37.6调整为13.2:48:38.8。劳动力转移有所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持续增加,2001年全市劳务输出49.78万人,比上年增加6.7万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逐步形成,私营个体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1年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已达17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50%。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不够牢固;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低收入阶层和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仍较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粮食面积调减63.6万亩,粮经比达6:4,初步形成了宝应的水产、水禽和水生作物,高邮的粮、油、鸭,江都的水产、花木、小杂粮,仪邗郊区的蔬菜、林茶果和特畜禽等专业生产基地。水稻、油菜籽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205.88万吨,比上年下降8.6%;棉花总产1.61万吨,增长54.8%;油料总产14万吨,增长12.4%。全市生猪出栏194.05万头,增长7.4%;家禽饲养5922万只,增长5.6%;奶牛饲养2620头,增长1.62倍;水产品产量25.86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4.7万吨,分别增长8.5%和5.7%。全市30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7亿元,利税1.65亿元,分别增长8.7%、15.8%。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06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65.73亿元,增长0.4%;林业产值3.43亿元,增长111.7%;牧业产值31.89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33.01亿元,增长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5.5亿元,增长7.3%。 工业企业以改革为动力,优化资本结构取得新进展。县(市)区属以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累计达94%,改制企业的国有(集体)股比重降至63%,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完成17个资产重组项目,涉及资产11.1亿元。扬农股票上市申请已经发审会通过,联环药业、诚德钢管、宝胜科技等企业已结束上市前辅导,完成了琼花、长青、通华等企业股份制改造。 全市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7.59亿元,增长5.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1.87亿元,增长7.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1.36亿元,增长3.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1.12亿元,增长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1.5%。 建筑业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全年实现建筑企业总产值211亿元,增长14.1%;实现增加值39亿元,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增长12.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1.9亿元,增长0.9%;更新改造投资29.58亿元,增长51.6%;房地产开发投资17.93亿元,增长16.2%。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累计完成投资4.93亿元;大桥北接线和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77亿元,宁启铁路已开工建设。城市建设迈出大步。市区重点实施了古运河整治、瘦西湖活水工程、四水厂二期工程等15个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4亿元。市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完成了扬州城东出入口、文昌中路等路改造;初步建成文昌广场。市区老城改造有序展开,50条小街巷翻建改造开始实施,完成了古邗沟河整治、东圈门汪氏小苑维修等一批项目。 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72个小城镇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全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邗江区汊河镇荣获国家四部委“精神文明示范镇”称号,江都市小纪镇、宝应县汜水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示范小城镇。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53.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39.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港口货物吞吐量1506万吨,增长5.4%。其中,扬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94万吨,增长67.9%。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7.3万户,达到108.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4.5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38.25百人线,农村电话普及率20.01百人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43亿元,初步建成城镇计算机宽带网。全年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14.65万户,用户达到25.92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建设取得新成绩,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7亿元,增长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16亿元,增长10.9%;餐饮业18.7亿元,增长21.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6.1亿元,增长9.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增长7.6%。全年市场成交额235亿元,增长15%。全市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市场达50个,其中超过15亿元的市场4个。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3%;粮食价格上升4.8%、肉禽及制品上升2.7%、水产品下降13.4%、鲜菜下降3.6%;衣着类下降3.4%;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4.9%;居住类上升3.1%;服务项目上升7.1%。 七、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45个,比上年增长1.6倍;合同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增长94.2%;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27.6%,结束了三年徘徊的局面;全年吸收外地民资投入达1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