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跨越。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5.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46元,比上年增长11.6%,按现价汇率折算,人均为2277美元,迈进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5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城市的行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91.0亿元,增长10.3%。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7.1∶55.4∶37.5调整为6.8∶55.4∶37.8。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增长明显,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20%以上。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2%上升到8.1%,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综合实力与苏南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显得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重偏低;部分企业竞争力偏弱,资金矛盾依然突出,投资需求增长乏力,重大投资储备项目不多,特别是工业大项目投入偏少,市场发展滞后,城镇待业人员增多,社会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城乡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多种经营取得成效。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大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一批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品种。据统计: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受种植面积调整的影响,粮食种植面积166.1千公顷,下降8.1%;粮食总产量109.12万吨,下降7.5%。棉花种植面积2.94千公顷,增长20.5%;棉花总产量1948吨,增长20.8%。油料种植面积47.16千公顷,增长3.7%;油料总产量8.5万吨,下降2.5%。多种经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总产值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占全市比重30.1%。品种结构趋于优化,特色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6.67万吨,比上年增长7.5%;家禽782万只,增长16.7%;蛋类总产量1.73万吨,增长7.5%;水产品总产量6.65万吨,增长10.8%。茶叶、水果、花卉、蔬菜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农业物质装备提高,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大中型拖拉机2478台,小型拖拉机16890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3933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82万吨,比上年下降8.0%,农村用电量14.5亿千瓦时,增长13.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11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1.63千公顷,年内造林面积1.87万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5.5亿元,增长15.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6.9亿元,增长11.8%。重工业生产发展加快,高于轻工业3.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22.8%;集体工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8.0%;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14.2%;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3.3%;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4.6%;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7.8%。农村工业稳定发展,完成增加值79.8亿元,增长9.4%。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完成增加值58.7亿元,增长17.1%。市直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55.3亿元,增长20.8%;完成销售收入170.3亿元,增长24.2%。受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89.1%,7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资产重组项目顺利推进,全市首家列入国家计划的镇江谏壁船厂破产项目完成,中小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经验,列入全市25户重点培育企业(集团、公司)健? 捣⒄梗迪止ひ翟黾又?3.02亿元,占全市比重26.5%;完成销售收入177.2亿元,占全市比重34.9%;实现利税总额9.96亿元,占全市比重31.1%。 产销衔接状况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产品销售率96.6%,提高1.4个百分点。库存积压降低,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49.97亿元,下降16.5%。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实现利税总额32.02亿元,增长9.4%。实现利润总额8.93亿元,增长14.0%,但部分企业亏损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企业亏损面达18.8%,增加0.5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93亿元,增长2.2%。 建筑业生产经营回升。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建筑业市场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素质不断提高。拥有一级资质企业10家、二级资质企业34家。全市建工系统完成施工总产值28.43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员劳动生产率5.8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3.1%。完成竣工面积247.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3亿元,增长8.9%;更新改造投资16.9亿元,下降6.0%;房地产开发投资14.2亿元,增长10.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7.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88.3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55.5亿元,增长3.7%。在第三产业投资中:用于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3.8亿元,增长4.5%;用于文教卫投资5.4亿元,增长7%。房地产业发展下滑,商品房施工面积169.8万平方米,下降9.9%,竣工面积86.1万平方米,下降19.7%。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确定的2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额25.9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17.3%。金东纸业2号涂布机、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长江路二期、大市口广场、镇宝路拓宽改造、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等一批项目顺利竣工。国亨塑胶3万吨丁苯粉、太白集团造纸化纤钛白粉、正茂集团中速柴油机、索普醋酸二期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投资5.33亿元。润扬大桥南接线全面开工建设,谏壁二线船闸工程建成通航,干线公路网化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万吨级舾装码头、2万吨船台、200吨行车的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