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镇江市统计局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市拥有邮政局(所)135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406处,邮路总长度3628公里。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7.33万门,电话用户86.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0.4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66部;农村电话用户35.9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46部。全市拥有公用电话2.59万部,电话普及率每千人拥有9.7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0.76万户,增长59.1%。通信网络、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年末互联网用户12.07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消费品市场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2亿元,增长12.8%;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8.4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3.61亿元,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20.49亿元,增长22.1%;制造业零售额10.53亿元,增长5.0%;其他行业零售额16.29亿元,下降9.6%。

市场建设取得进展。年末拥有各类市场255个。在各类市场中:消费品市场245个,成交额143.1亿元;生产资料市场10个,成交额4.67亿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1,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3.0%,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2.0%。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下降0.7%,其中粮食下降8.6%,肉禽及其制品下降1.8%,蛋类上涨7.2%,水产品下降8.7%,鲜菜上涨7.4%;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0%;衣着类下降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5.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5%;交通和通讯下降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居住类下降0.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成功举办2002年中国镇江经贸旅游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对外贸易发展较快,自营出口增势强劲。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美元,达2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进口总额10.87亿美元,增长53.5%;出口总额10.11亿美元,增长35.5%。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吸引外资成绩显著。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9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7个,比上年增加59个。合同利用外资10.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1%。实际利用外资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2%。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发展良好。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新派境外从业人员2814人,比上年增长19.7%。

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外向带动作用明显。全市5个省级开发区新签合同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增长99.2%。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83.8%。基础设施投入1.71亿元,增长2.5倍。完成营业总收入182.67亿元,增长30.0%。自营出口总额3.67亿美元,增长183%。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5.7%。其中:接待境外游客14.96万人,增长30.6%。在接待境外游客中:外国人7.84万人,增长35.6%;港澳同胞3.35万人,增长5.0%;台湾同胞3.53万人,增长63.5%。接待国内游客610.1万人,比上年增长25.6%。全市旅游创汇6713万美元,增长25.9%;国内旅游收入47.5亿元,增长10.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同口径增长22.7%)。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4.01亿元,增长25.6%;地方财政收入29.55亿元,增长59.2%。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45.97亿元,增长23.4%。其中:增值税、消费税完成32亿元,增长25.6%;所得税完成6.49亿元,增长2.8%;营业税完成4.68亿元,增长44.5%。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52亿元,比年初增加74.8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36.34亿元,比年初增加23.5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281.26亿元,比年初增加44.5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8.03亿元,比年初增加46.2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51.75亿元,比年初增加34.34亿元;中长期贷款60.21亿元,比年初增加15.44亿元。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发展迅速,贷款17.03亿元,比年初增加4.78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竞争态势逐步形成。全市保险机构达10家。全年保费收入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财产险收入2.73亿元,增长14.5%,人身险收入9.32亿元,增长65.5%。保险业务赔付总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财产险1.33亿元,增长26.7%;人身险0.87亿元,增长58.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万人。市级以上科研开发机构27个,科技投入7.86亿元。全市组织省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852项,完成59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9项,省级项目12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73项。全市实施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15项,其中国家级5项。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41项,其中国家级17项。

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发展。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3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724个。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05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319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40.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6.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和41.4%。企业创新机制逐步健全。全市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9项。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市技术合同金额1.99亿元。专利事业发展较快,全市专利申请量596件,授权专利29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