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常州市统计局

农村工业增势强劲,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乡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38.3亿元,同比增长29.7%,增速较上年加快7.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441.0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幅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06.4亿元,增长37.0%,其中利润总额59.6亿元,增长47.9%。

建筑业

建筑企业发展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外出施工总人数达9.3万人,比上年增长5%。全年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90.1亿元,增长18%;完成施工面积1740万平方米,增长12%;竣工面积946万平方米,增长5%。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6%。有16项建筑工程被评为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市一院门诊楼申报鲁班奖通过省级考评。

金融保险业

金融形势健康稳定,资金运转效率提高。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170.6亿元,贷款余额为799.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9.4%和42.7%,当年现金累计投放量达76.2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外汇存款余额6.5亿美元,比年初下降2.2%,外汇贷款余额5.0亿美元,比年初增长128.0%。金融对全市工业经济、个私经济和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类贷款150亿元、个私贷款86.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35.2亿元,在新增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达62.7%、36.3%和14.7%。证券市场稳步发展,15个证券营业部全年证券交易总量达469.4亿元,其中,A股交易量417.2亿元,基金交易量6.0亿元,B股交易量1.9亿元,债券交易量44.3亿元。年底全市证券营业部的资金帐户总数为28.5万个,持有A股股票市值为74.9亿元。

保险市场稳步开拓,保险意识逐步增强。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0家,全年保费收入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人寿险26.2亿元,增长33.8%,财产险5.7亿元,增长1.3%;保险赔款支出4.7亿元,上升34.5%。各大保险公司努力加大营销力度,新型险种销售形势良好,全年健康险增长41.0%,机动车辆险增长15.0%。

国内商业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全年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7.0亿元,增长12.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2亿元,增长21.6%;其他行业零售额5.5亿元,增长3.9%。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41.4亿元,增长13.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9.3亿元,增长8.1%。汽车、通讯器材、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稳步上升。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市场规模扩大。年末各类市场达433个,新增23个,其中亿元市场52个,成交总额359.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十大重点市场实现成交额1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湖塘针纺织品市场、邹土区灯具市场、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长江自由贸易中心、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溧阳苏浙皖边界市场等10个市场的成交额均超过10亿元。大卖场、连锁店、直销店、主题商场等新型业态又有新的发展,溧阳华地百货有限公司等2家大卖场年内相继开张营业。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增势不减,信息社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2.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发送各类函件6342.6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特快专递103.5万件,增长11.5%。全市电信业务收入25.1亿元,增长15.2%,固定长途电话通话量2.0亿次,增长26.5%,其中国际及港澳台次数226.3万次,增长14.1%;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1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0.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1.7%和30.1%;全市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7.5部,拥有移动电话46.4部。邮电通信设施不断更新完善,“数字常州”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布放光缆83.7千芯公里,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为162.8万门,增长11.2%;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208万门,增长24.2%。无线市话(小灵通)一、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基站5000多个。全市已开通181个小区的宽带接入,年末因特网用户21.6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5.1万户,增长1.5倍;数字数据用户4899户。

交通运量小幅增长,运输能力继续上升。全年完成客运量11396.8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公路10820万人,增长2.1%;铁路576.8万人,下降4.3%;航空16.1万人,增长8.1%。完成旅客周转量47.9亿人公里,增长0.9%。完成货运量5437.1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公路4040万吨,增长6.8%;铁路254.1万吨,增长3.3%;水运1143万吨,增长2.9%;航空0.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货物周转量29.2亿吨公里,增长6.2%。

港口建设成效明显,外贸吞吐高速扩张。全市港口吞吐量2672万吨,增长37.4%。特别是长江常州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吞吐量达251.7万吨,增长99.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7.6万吨,增长158.5%;集装箱吞吐量2.8万标箱,增长40%。全年接待外贸船舶923艘次,增长175.5%,其中外籍轮255艘次,增长119.8%。

房地产业

房产地业快速发展,住宅空置面积下降。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45万平方米,增长22.6%,其中新开工面积374.4万平方米,增长56.8%;本年竣工面积24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190.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5.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70.4万平方米,下降23.8%。房屋空置数量呈逐月下降态势,年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2%,其中住宅空置8.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

旅游业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1.1万人次,增长36.7%;接待国内旅游者817.1万人次,增长20.1%;市民出境旅游人数3466人,增长4.5%。全社会旅游总收入77.0亿元,增长2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0.1亿元,增长24.7%;旅游外汇收入8264万美元,增长35.5%。实现旅游增加值31.3亿元,增长25.7%。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接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55家,新增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旅行社总数50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国内百强旅行社2家。景区景点建设又取得了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旅游区(点)27家,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国家4A级景区(点)4家,2A级景区(点)10家,新增8家。年接待1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区(点)3个,分别是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中华恐龙园和亚细亚影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