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常州市统计局

金融运行形势平稳,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5.3亿元,增长1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44.5亿元,增长14.2%。全年现金净投放42.3亿元。金融机构对工业经济、民营经济等的信贷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新增工业类贷款37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66.9%;年底个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53.0亿元,在总贷款中的比重为11.9%,比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股民队伍继续扩大。全市现有14个证券营业部,全年累计成交股票435.7亿元,其中,A股股票(基金)411.7亿元,B股股票24亿元。年底全市资金帐户总数达26.8万户,股东帐户总数为46.5万户。

保险收入稳定增加,寿险收入继续攀升。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6.8亿元,增长35.3%,其中,人寿险12.1亿元,增长48.0%;财产险4.7亿元,增长11.2%。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新险种吸引市民,特别是分红型保险、健康医疗险和机动车辆险增长较快,全年健康险增长29.4%,机动车辆险增长14.2%。全市保险业务支出4.0亿元,上升14.0%。

国内商业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亮点逐步显现。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6亿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8%,餐饮业增长28.9%。在全部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市(包括县城)实现154.4亿元,增长12.9%;农村实现68.2亿元,增长4.1%。一些新的消费亮点也逐步显现,汽车、手机、摩托车、家用电脑、建筑装璜材料等商品销售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连锁商业蓬勃发展。年末各类市场达471个,成交额332.7亿元,增长3%。全市超亿元市场达64个。十大重点市场成交额145.4亿元,增长11.1%,其中,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武进市湖塘针纺织品市场成交额均超过20亿元。连锁超市又有新的发展,北京华联城中店、溧阳购物中心等大型超市建成营业。市区菜市场改造建设稳步推进,年内又有西新桥二村、戚墅堰五益和勤业分市场3个菜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更为快捷。全年发送信函5494万件,增长17.4%,其中,特快专递94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

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新兴业务增势强劲。全年长途电话通话量1.3亿次,增长17%,其中,国际及港澳台次数203.7万次,增长28.1%。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89.0万户,增长17.3%;移动电话用户95.6万户,增长68.6%。上网工程继续加快推进。全市因特网用户达26.8万户,新增14.4万户,增长1.2倍,其中,新增的宽带网业务全年发展用户9164户;ISDN(一线通)用户7300户,增长14.2%。全市已有2.1万家企业上网,新增1万家,增长92%。建成一批通信工程项目,通信网络得到优化,系统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完成管道工程124孔公里,布放光缆8千芯公里,市话、农话分别扩容6.0万线和7.8万线;对现有的GSM手机网络进行完善,建成CDMA网络一期工程;完成39个小区的宽带接入和多媒体网三期扩容工程,常州互联网出口带宽由155M提高到10G,提速64倍。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综合能力有所增强。全年完成客运量10519万人,增长3.2%,其中,公路9928万人,增长3.2%;铁路578.5万人,增长3.9%;航空12.7万人,下降32.1%。完成旅客周转量45.4亿人公里,增长3.2%。完成货运量4723.8万吨,增长0.6%,其中,公路3445万吨,增长3.3%;铁路240.5万吨,增长7.7%。完成货物周转量27.4亿吨公里,增长0.5%。

长江常州港全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8.2万吨,比上年增长6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7.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4万标箱,分别增长66.3%和23.9%。全年接靠外贸船舶240艘次,较上年增加100艘次,增长93.5%,其中,外籍轮82艘次,增长49%。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个人购房热情高涨。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87.5万平方米,增长19.7%;竣工面积193.0万平方米,下降5.4%。住房消费成为房地产市场的热点,个人购房比例迅速提高。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2.9万平方米,增长15.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62.4万平方米,增长21.6%。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的比重已达98.5%。怡康花园二期、藻江花园、清潭花园、金禧园、安阳花园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竣工落成。

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面积明显上升。全年成交房改房5520户,比上年增加1490户;过户面积3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2%。

旅游产业

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我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7万人次,增长42%;接待国内旅游者504万人次,增长17.7%。全社会旅游总收入47.1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18.4亿元,分别增长23.6%和18.7%;旅游外汇收入3500万美元,增长45%。全市新增星级涉外饭店17家,年末共有星级涉外饭店40家,其中四星级4家;新增旅行社13家,旅行社总数达38家。旅游区(点)建设全面加快,中华恐龙园二期、天目湖水山园和钓鱼台山、常州梳篦博物馆等一批景点建成开放,天目湖、天宁寺和茅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中华恐龙园通过国家旅游局4A级验收。成功举办了’2001中国常州旅游节,推出了新世纪常州旅游大巡展、龙舟竞渡古运河、天目湖亚洲滑水锦标赛等一系列集旅游、运动、商贸、文化为一体的活动,树立了常州旅游的新形象。

二、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又有突破,改制改组进展顺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我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产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全年完成5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累计改制面达90%,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脱困巩固率达到80%。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全年对市属26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对20户企业依法实施了破产或关闭,国有小型工业企业改制面累计达9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组建贸易、建工两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个私经济

个私经济快速成长,贡献比重明显上升。年末全市个私经营户数10.8万户,增长5.9%;注册资金125.9亿元,增长46.4%。全年个私工业完成总产值331.7亿元,增长26.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3.3%,比重较上年上升6.5个百分点;个私商贸、餐饮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0.5亿元,增长20.5%,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4.1%,比重较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