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劳务合作 外经合作稳步上升。全年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3753万美元,增长5.9%;实际完成营业额18295万美元,增长21.3%;派出劳务人员2094人次,增长15.8%。有2家企业经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年末获权企业达24家,其中有19家年内通过外经贸部年审。 私营个体经济 私营个体经济迅速壮大。全市私营个体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私营个体企业15.92万户,从业人员73.26万人,注册资金651.26亿元,分别增长8.7%、13.3%和60.5%。私营个体企业新创造价值593.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87.6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1亿元,上缴税金52.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2%、47.7%、39.5%和19.7%。2003年增加固定资产投入193.12亿元,增长39.3%。 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156.85亿元,增长32.5%;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35.82亿元,增长36.8%。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836.59亿元,增加242.4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7.75亿元,增加185.18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998.4亿元,增长30.5%;中长期贷款311.06亿元,增长52.9%,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19.23亿元,增长36.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127.82亿元,增长33.6%;现金支出5184.13亿元,增长34.8%;全年现金净投放56.3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及储金收入57.62亿元,增长30.1%,其中财产险收入9.51亿元,增长11.6%;人寿险收入48.11亿元,增长34.5%。保险赔款支出6.59亿元。财产险赔付率为57.5%,人身险(短险)赔付率为2.3%。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3.94亿元,可比增长16.1%。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1.79亿元,增长71.1%,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282.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508.0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1.4%和74.7%。商品房购销异常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04.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282.11万平方米。 旅游业 设施更加完善,游园人数和收入双双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海外游客43.8万人次,下降8.1%;接待国内旅游者2200.87万人次,增长17.6%。旅游总收入达180.51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5个,国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2家,2A级景区10家,1A级景区1家,A级旅游景区(景点)总数居全省首位。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3家,四星级宾馆14家。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强劲,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3.32亿元,增长66.1%。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72.04亿元,增长88.6%。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90.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49.7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31.79亿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202.03亿元,增长27.8%;三资投资189.96亿元,增长131.8%;民间投资480.05亿元,增长11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79亿元,增长51.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0.43亿元,增长10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7.82亿元,增长69.5%。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6.87亿元,增长70.4%。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36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1.3%;新增固定资产250.4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5.3%。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小幅上涨。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0,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了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了0.9%,消费品价格上涨了1.0%。在居民消费价格所统计的八大类中,价格水平上升的有四类,分别是食品类(上涨3.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3%)、居住类(上涨2.1%)、衣着类(上涨0.1%);下降的有四类,分别是交通和通讯类(下降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7%)、烟酒及用品类(下降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明显。200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为101.85,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从调查资料显示,我市轻、重工业产品价格与生产和生活资料产品呈现“二升二降”的格局,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分别上涨4.33%和2.48%;轻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产品价格分别下降0.28%和1.64%。在调查的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53.1%的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呈上涨之势,其中三大行业的产品价格涨幅尤其明显,均超过10%,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10.1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上涨27.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涨13.92%。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力量增强。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59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7家,累计520家。新增技术贸易机构256家,实现技术贸易33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 专利申请量持续攀升。知识产权启动第一批万人培训计划,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160件,同比增长27.4%,授权量1351件,增长44.2%。 科研成绩显著。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达57.9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8家;新增省双密型企业11家;新增国家级新产品49个;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7家;获省科技项目212项、科技攻关项目22项;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7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29项;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125万元,省科技拨款经费3621万元等12个项目均列全省第一位。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也达到48.04%。 教育事业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61所,在校学生77.03万人,增加1.0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84万人,增加1.2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5万人,增加0.39万人;技工学校2.26万人,增加0.53万人;职业中学1.48万人,增加0.13万人;普通中学30.96万人,增加0.78万人;小学32.98万人,减少1.8万人。小学和初中的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5%;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为9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38%;高考万人本科进线率16.76/万,高考录取率达89.4%。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464所学校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316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在省内率先建成教学视频点播和宽带视频会议系统,全市学校师生人机比达到11∶1。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年内全市新增省示范初中18所、省实验小学6所、省实验幼儿园11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