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无锡市统计局

无锡市统计局

2004年3月1日

2003年,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争创全省“两个率先”为目标,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市经济克服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继续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1%;第二产业增长17.8%;第三产业增长13.0%。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收入265.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同口径增长26.5%。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0%,超过上年1.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34亿元,同口径增长36.8%。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2003年夏粮播种面积为33.6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2.5%;水稻播种面积为74.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9.7%;油菜籽播种面积为21.4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0%。

农产品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71.7万吨,下降25.5%。油料总产量2.5万吨,其中油菜籽2.4万吨,分别下降34.5%和35.3%;蚕茧总产量725吨,下降29.1%;茶叶总产量4910吨,增长1.3%;水果总产量61567吨,增长34.9%。

林牧渔业生产持续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5.7万吨,增长12.1%,其中猪牛羊肉9.0万吨,下降2.2%;禽蛋总产量2.6万吨,与上年持平。奶牛存栏2.13万头,下降19.6%。全年水产品产量11.22万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3.8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万千瓦。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10.27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4.34千公顷。

经济强镇培育再见成效。列入培育对象的41个经济强镇,2003年实现工商两业销售收入3255.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234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商业企业销售收入90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9%。澄江、周庄、华士三镇,工商两业销售收入突破了双百亿,旺庄、太湖、南站、新桥四个镇实现超百亿。全市农业及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达到3755亿元,增长26.6%。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93.26亿元,增长24.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87亿元,增长14.0%;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51.21亿元,增长25.6%;集体企业增加值116.46亿元,增长24.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7.1%;三资企业增加值217.73亿元,增长29.2%。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260.58亿元,增长16.7%;重工业增加值532.68亿元,增长29.3%。列入统计的279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91只,占全市统计产品数的68.5%,增幅在15%以上的有127只,占45.5%。一批重点产品继续保持了强劲增势,如:液晶显示器增长321.4%、集成电路增长70.6%、塑料薄膜增长62.5%、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52.7%、计算机硬盘机增长40.3%、合成纤维增长29.7%、钢材增长29.6%、工业锅炉增长26.6%、钢丝绳增长23.2%、发电量增长21.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208.2亿元,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206.76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59.46亿元,增长33.9%,其中利润161.32亿元,增长45.0%,增幅分别高于生产和销售20.9和13.2个百分点;亏损总额下降14.4%,亏损面下降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57.4%,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0.28亿元,可比增长12.9%。全员劳动生产率10.55万元/人,增长10.0%;实现利润5亿元,增长11.0%;税金总额5亿元,增长12.0%。施工工程个数9500个,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增长14.4%;房屋竣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增长12.8%。10个项目被评为“扬子杯”江苏省优质工程,57个项目被评为“太湖杯”无锡市优质工程。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88.7万辆,增长5.5%,其中汽车18.5万辆,增长27.5%。私人汽车又有大的发展,达到7.1万辆,比上年增加2.5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有所下降。全年完成客运量15877万人次,下降6.0%;完成货运量7097万吨,下降5.3%。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890.02万吨,增长43.3%。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2.44亿元,增长17.0%。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45.04万门,增加31.5万门。其中城市交换机容量162.8万门,增加13.8万门。城乡电话用户达186.94万户,增加33.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51.27万户,公用电话9.44万部,分别增长24.8%和61.6%。年末固定电话达339.04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4.79万户,分别增加49.33万部和82.6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6.3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1亿元,增长15.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4.43亿元,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62亿元,增长9.9%。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5.5亿元,增长14.4%;餐饮业零售额80.2亿元,增长20.7%;其他行业零售额11.35亿元,增长16.4%。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470个,贸易市场成交额737.3亿元,增长31.1%。其中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27.15亿元,增长9.7%。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长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3.81亿美元,增长47.6%。其中,进口总额70.55亿美元,增长53.5%;出口总额73.25亿美元,增长42.4%。新增各类出口经营权企业553家,有出口实绩的各类企业达到1636家。生产企业出口额达13.96亿美元,增长36.8%。贸易国别、地区增加4个,达到181个;对亚洲出口增长34.9%,对欧洲出口增长64.0%,对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出口分别增长4.7%、86.7%、58.3%和13.6%。

吸引外资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全市新签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07项,增加262项,其中超亿美元项目15个,超5000万美元项目24个。协议注册外资50.08亿美元,增长72.6%;到位注册外资27.01亿美元,增长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