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实现的零售额快速增长,分别达到92.21亿元和70.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6%和21.6%。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达10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出口总值60.11亿美元,增长4.5%。其中,除省级外贸公司外的地方出口总值为2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数646个,合同外资项目平均规模达336万美元。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1%;外商直接投资15.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7%。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合同金额达3.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0.2%。实际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0.8%。年末在外劳务人数5731人,比上年末增长16.7%。 八、旅游业 旅游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132.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国际旅游创汇3.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 2002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5家,比上年增加14家。拥有各类旅行社278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6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6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4.08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金融形势平稳。200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005.89亿元,比年初增长2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31.01亿元,比年初增长24.3%。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49.31亿元,比年初增长23.5%。 保险市场迅速扩大。全年商业性保险保费收入达54.77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45.74亿元,比上年增长60.3%;非人身险保费收入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保险赔款支出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非人身险全年赔款支出达4.47亿元,占全市保险赔款支出的83.7%。 十、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加快了城市交通、道路、环境及公用设施建设的步伐,而且在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城市的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道路交通方面: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模范马路东进、龙潭港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玄武湖隧道工程顺利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玄武湖已全面恢复并完成环湖路整修;宁杭路拓宽改造一期、水西门大街拓宽、光卡路北段、灵谷寺路、学府路大石桥段等一批重点城市道路工程竣工;村镇公路1000公里“灰色化”工程顺利完成;江宁汤山至铜井公路、栖霞区靖安至下蜀公路已基本完工;雨花西路、江北大道拓宽改造四期工程、紫竹林、水佐岗等重点道路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赛虹桥立交枢纽工程、宁淮高速公路南京段已正式开工,长江三桥正式奠基建设。 综合环境建设和整治方面:城北污水处理厂排水箱涵、曝气沉淀池及消毒接触池土建工作基本完成;东水关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上元门水厂引水一期工程竣工;城区4吨以下燃煤改用清洁能源的工作基本完成;预计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6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1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完成供水管网改造57.86公里;供气管网改造60公里,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50辆。防洪排涝工程以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方面:河西新城区、仙林大学城的首期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河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配套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经济学院等三座学校已入住新生,森林学院、邮电学院等五座学校的新校区建设已全面实施。全面清理70条主干道的工作全部完成,重点整治了中山东路—汉中路和北京西路。完成全市33个小区的出新和沿街283幢房屋的整治出新,完成城市中心区及景观路两侧的180幢高层建筑的灯光亮化,拆除各类违章和影响景观的建筑102万平方米。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8人。科技活动经费继续增加,科技三项费用比上年增长10.4%。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94家。 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全市有3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5项。 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22.04亿元,占全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1.4%。当年认定国家级新产品20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3项。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02年35所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新招收本专科生9.53万人,在校学生达31.6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和6.27万人。全市在宁高校招收研究生12491人,在校研究生3118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232人和7213人。 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74所,在校学生32.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0.74万人,比上年减少0.13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35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初中入学率达100%。 全市现有小学743所,在校学生38.87万人,比上年减少3.43万人。现有幼儿园505所,在园儿童9.9万人。 2002年全市继续做好各级各类岗位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全市农村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大力弘扬南京市民精神,狠抓思想作风建设,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11个。15个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1.34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0个。全市新华书店销售图书4317万册。 一批医疗机构门诊、急诊大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就诊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推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改革措施,在全省率先推行门诊药品清单制,规范了医疗收费行为。 进一步强化了医疗环保意识,扩大医疗废水处理的容量,对医疗固体废弃物实行集中处置,医疗垃圾全部实行日产日清和100%袋装化,杜绝了医用危险品流入社会。 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全市未发生霍乱疫情,未发生甲、乙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发病率分别比上年下降2.3%和18.0%,全市肺结核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0.0%。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