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统计局

2003年1月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加快发展”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总量在较高的平台上快速扩张,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

一、综合

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2.6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0亿元,增长1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908元,比上年增长11.2%。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1%、47.6%、47.3%,调整为4.8%、47.3%、47.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个私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为97.9%。其中,除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分别上升0.1%、1.0%外,其它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较大的有:衣着类下降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7%,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6.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9.4%。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96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为92万人,均比上年末减少2万多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59.02万人,增加12.56万人;农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22.13万人,增加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3%。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够协调的地方,尤其是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依然较大,居民之间较大的收入差距影响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张,微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面积调减20千公顷,棉花面积调减0.7千公顷,蔬菜面积比上年增加14.7千公顷,牧草等青饲料面积比上年增长24.0%,全市粮经种植面积比达34:66。大宗农作物品质提高,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覆盖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1%;特种畜禽和特种淡水养殖发展较快,特种水产养殖比重超过30.0%。

全年粮食总产量110.52万吨,比上年下降11.6%;棉花产量5078吨,比上年下降15.1%;油料总产量21.49万吨,比上年下降8.9%,其中油菜籽19.83万吨,比上年下降10.6%;茶叶产量1785吨,增长7.1%;水果产量3.73万吨,增长32.3%;预计蔬菜产量355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20.3%。

牧业、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初步统计,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9.7万吨,比上年增长3.2%左右;禽蛋总产量9.2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10.01万吨,比上年增长11.7%;水产品产量15.2万吨,比上年增长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3.6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08台,比上年下降18.1%;小型拖拉机4.79万台,比上年下降4.3%;农用运输汽车6076辆,比上年增长3.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0.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建成达标防洪堤29公里,其中一、二级堤防达标23.5公里;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97.2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节水灌溉面积达43.42千公顷,新增3.42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5.22亿元,增长20.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9.81亿元,下降3.6%;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71亿元,增长28.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实现利润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工业企业亏损面不断缩小,亏损企业亏损额降幅明显。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82.53亿元,比上年下降25.1%,新产品产值率仅为14.3%。全市工业产品出****货值达到17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为9.2%。在全市483家有出****货值的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29家。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施工工程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70%,优良品率达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9.99亿元,增长20.2%;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3亿元,增长24%。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投资46.77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8%。

初步统计,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工业的投资达2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9.9%,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继续回升。初步统计,交通运输仓储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8.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0%。

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196.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完成货运周转量67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1%。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初步统计,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0%。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2.7万户,年末达190.8万户;无线寻呼用户继续减少,年末为12.4万户;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3.4万户,累计达到182.6万户;新增公用IC卡电话762部,累计达到9016部。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37万门。全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67.8万户,合计上网时间达3290.7万小时。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198.4万件,比上年增长7.2%。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399.44亿元,增长10.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6.12亿元,增长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