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统计局

2002年2月3日

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经济发展方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市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有所增强,金融形势稳定,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54.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75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557.61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538.08亿元,增长1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671元,比上年增长9.7%。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4%、48.4%、46.2%,调整为5.1%、48.3%、46.6%。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外商投资、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消费品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为99.9。其中,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项目等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升幅分别为1.4%、2.0%、6.5%、2.2%;其它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食品类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2%,衣着类、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5.4%和5.3%。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9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76万人。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为94.5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3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46.46万人,增加8.96万人;农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18.52万人,增加2.97万人。年末在市再就业中心内的下岗职工1.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9%。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适应市场能力还不高,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快,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较为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面积调减50.46万亩,棉花、油料、蔬菜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1.4、2.3和13万亩,牧草等青饲料面积比上年增长74.6%,全市粮经种植面积比达40:60。大宗农作物品质提高,市场滞销的品种得到控制。特种畜禽和特种淡水养殖发展较快,特种水产养殖比重已超过50%。

全年粮食总产量124.98万吨,比上年下降12.8%;棉花产量5984吨,比上年增长34.1%;油料总产量23.57万吨,其中油菜籽22.17万吨,分别增长7.1%、8.6%;茶叶产量1666吨,下降2.5%;水果产量2.82万吨,增长19.4%;预计蔬菜产量246万吨,比上年增长8%。

牧业、渔业生产持续增长。主要畜产品中,预计肉类总产量19万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总产量6.8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8.96万吨,比上年增长33.6%;全年水产品产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9.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2.31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5%;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60台,比上年增长34.9%;小型拖拉机5万台,比上年下降2.4%;农用运输汽车5884辆,比上年增长12.9%;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3.9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建成达标防洪堤42.5公里;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197.3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节水灌溉面积40.01千公顷,新增7.55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国内外市场强大冲击下继续保持了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1.56亿元,增长8.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20亿元,增长14.5%;联营、私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50亿元,增长18.4%。

产销衔接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产值175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1%,为199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工业企业新产品和出口产品继续增加。全市完成工业新产品产值3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8.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2%。全市工业产品出****货值达到16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9.3%;在全市395家有出****货值的工业企业中,超过亿元的有27家。

我市石化、汽车、摩托车等主要支柱行业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强大冲击,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困难,致使全市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在上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出现回落,实现利润有所下降。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利润51.82亿元,比上年下降13.1%。

2001年在全市石化、电子、车辆三大工业行业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工业企业(集团公司)有:

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工厂

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

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

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

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公司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浦镇车辆厂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9106元/人,比上年增长14%。施工工程交验合格率98%,优良品率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6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6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91.50亿元,增长22.7%;房地产开发投资111.00亿元,增长11.7%。按经济类型划分,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84.36亿元,增长13.0%;集体经济投资44.87亿元,下降17.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5.9亿元,下降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