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文艺创作丰富多彩。话剧《大江奔流》荣获第八届文华新剧目特别奖和省、市“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及荣誉奖;独舞《听雨》获第二届江苏省舞蹈比赛编导金奖和表演金奖;我市还在全省民乐大赛中获5金4银的好成绩。全年出版报纸37种,发行11.96亿份;杂志278种,发行8857.04万册;市区新华书店销售图书4005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0个,对国内广播节目套数达19套;拥有电视台4个,节目套数7套,有线电视用户已达40.051万户。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9个、博物馆73个、档案馆1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92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1998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85个、医院病床1752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7万人,其中医生1.57万人,护师、护士1.09万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72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7张。城乡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网络进一步健全。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已形成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多层次共同发展的格局。1998年我市共举办了101次市级体育竞赛。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共获得125.5枚金牌、90.5枚银牌、82枚铜牌,金牌数、奖牌数及总分均居全省第一,同时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贡献奖和输送奖等荣誉。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在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到95.6%。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1998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32.31823.31万人,比上年增加2.49万人,其中市区276.36万人,增加3.10万人;五县255.95万人,增加减少0.61万人。全市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76.23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1.9%,农业人口256.08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48.1%。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5%。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 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又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7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消费性支出6056元,比上年增长11.1%。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全市有7960户企业95.4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超过95%,28.1万多名离退休人员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 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9.2平方米,城市居民煤气、液化气家庭用气气化率达94%。 再就业和解困工作取得成效、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率50%的目标。全市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0.5万人,再就业率达64.2%,使下岗职工人数从8.1万人减少到5.1万人。通过为下岗职工和困难企业职工筹集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再就业培训、多渠道分流与安置、划定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费保障线等措施,缓解了部分居民生活困难的问题。 注:①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预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京统计年鉴》为准。 ②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