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统计局

198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全年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兴旺,社会商品可供量增加,消费基金实际增长趋缓,社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一、经济发展速度

1987年我市经济发展保持了平衡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民收入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国民生产总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7%。

工业企业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围绕“双增比节”目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克服了生产中原材料短缺、能源不足、外汇紧张等困难,实现了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在工业总产值中,因部分重工业工程的建成和技改工程的完成等因素,使全年重工业总产值显著快于轻工业产值的增长。重工业完成产值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轻工业产值5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乡办工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全年总产值为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较好,市考核的100种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70种。年初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工业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

县郊农村坚持走发展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增长对农业的投入,使我市的农村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为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和商业、饮食业产值所占比重继续上升,由上年的56.5%上长到61.7%。农业总产值为13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林牧副渔产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7.3%上升到38.2%。全年农副产品生产,因受恶劣气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播种面积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农副产品生产不及上年。

农业投入继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行和信用社发放农业代款余额达300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增长22.4%。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8.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全年施用化肥折纯量10.01万吨,比上年增长7.1%。

1987年我市投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在投资完成额中,生产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8.5%上长为76.8%。国家重点工程和大中型建设项目及地方骨干工程项目投资完成较好,全年共完成19.3亿元,占总投资的49.4%,完成投资额比上年增长48.5%。

交通运输部门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货物运输能力。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总量9102.4万吨,比年增长2%。其中:铁路运输958.3万吨,公路运输4777.4万吨,水上运输3366.3万吨。洪口吞吐量4253.1万吨,比上年增长3%。

1987年我市城乡市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势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5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吃的商品增长29.0%,穿的商品增长16.7%,用的商品增长23.8%。随着生产的增长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全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9.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二、经济效益

1987年,我市工业企业在努力增加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市考核的100项产品质量指标比上年稳定提高的有91种。优质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8.2%上升到21.6%,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2.7%上升到15.7%。在生产中,能源消耗有所降低,全年万元产值耗标煤比上年降低0.2吨;万元产值耗电比上年降低64度。全市独立核算全民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1.6%;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6.5%;由于销售好于上年,全年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缩短6.5天;资金利用效果提高,每百元资金实现的总产值由上年的144.2元提高到156.3元。工业生产中物耗所占比重上升,全年净产值率为28.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全民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升高6%。因部分企业对新的经营机制不能及时适应,加上一些企业在生产中管理不善,造成亏损企业增加、亏损额增多,分别比上年增长16.7%和12.4%。

交通运输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增产节支。1987年地方汽车运输企业和地方轮驳船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3.2%。地方内河机动船柴油单耗比上年降低6.5%。

农业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1987年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创造总产值1715元,比上年提高1.1%;平均每亩耕地创种植业产值达249元,比上年提高1.2%。

1987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投产率为48.1%,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0.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3.2%。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扬子乙烯一期工程自投产后到年底实现产值2.8亿元;南京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年新增石油深度加工80万吨;中山集团年新增熊猫牌彩色电视机15万台、黑白电视机2.5万台;电冰箱10万台;洗衣机5万台;南京第一棉纺织厂新增棉纺锭1万锭;南京木器厂引进板式家具生产线年新增家具15万套;南京电信局新增市内电话1.8万门。建安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实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达386个,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6%。

商业系统在商品经营中积极组织货源,减少流通环节,经营效益有了进一步改善。国合商业商品销售毛利率由上年的10.7%上升为10.8%,缴纳税金比上年增长3.1%。

三、对外开放和横向联系

1989年,我市坚持贯彻“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努力扩大与市外及国际间的各种往来,使我市的对外开往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南京港二期工程正抓紧建设,1987年又完成了港区五号泊位建设,全年南京港共接待外国籍船舶31艘,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92.8万吨。外贸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比上年增长26.4%。其中:纺织类增长17.9%,化工医药类增长20.4%,机械及机械设备类增长37%。在出口商品总值中,尤以机电仪产品增幅最大,增长91.6%。

利用外资历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利用外资实际签约22项,金额2225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实现营业额1510万美元,创利264万美元。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旅游事业的发展。全年我市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6%。特别是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来大探亲以后,来我市探亲、旅游的台湾同胞剧增。全年共接待台湾同胞近2000人次。1987年全市旅游外汇收入110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