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横向联系不断扩大。横向经济联合已从本地区、本系统向跨地区、跨行业发殿。全市各种工业企业集团、群体和联合体已发展到840个;金融部门参加了23个跨地区的资金融通网络,与全国144家金融单位保持了业务往来;全市组建的市一级行业协会已发展到43家,吸收的会员单位近4000个;组成了91个科研生产联合体。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横向联系网络已大体形成,已形成了以商品、物资、奖金、科技4大市场为主体的联合市场体系。与上海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南京经济区域的各成员单位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并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95个地市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 四、社会事业 1987年,我市的各项社会事业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新的进展。 科技事业坚持面向生产、面向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共获得中央、省、市科技成果奖428项。年末市管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77万人,比上年增加0.57万人,增长4.3%。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9.56万人,比上年增加0.84万人,增长9.6%。 教育事业又有新的进展。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6480人,比上年增加691人;本、专科在校生6.85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得到巩固。普通中学在校生24.4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63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0.66万人,农职业高中在校生1.44万人。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农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为1:0.86,稳定在国家要求的1:1之内。成人教育、初等教育、幼儿教育都有新的进展。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稳步发展。全市参加各类文化、技术、业务学习的人数达49.6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成人高等学校招收学生0.77万人,在校生2万人;各类成人岗位培训32万人;小学生在校生41.45万人;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78%。 文化、新闻、广播和电视、电影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02个,放映长片电影667部、14.33万场。观众达8630万人次。全年出版报纸29种,发行6.19亿份。各种杂志201种,发行5875万册。电台6套节目平均每天播放节目时间50小时20分。电视台4套自办节目平均每周播放227小时28分。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1987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527个。医院病床1.57万张,比上年增长2%。卫生技术人员3.12万人,比上年增长1%,其中医生1.3万人。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43.5万人。体育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类运动员在参加省以上各种竞赛活动中有4人3次获4项世界冠军,7人9次打破或超过6项亚洲纪录。在广洲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19枚,占全省获奖牌数的一半。 城市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城市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增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 道路建设以缓和城南片交通紧张状况为重点,结合城市综合开发,建成了虎踞南路,打通了城西干道。同时还开工拓宽和建设一批城市干道以及道路相衔接的比较大的桥梁,使城市道路更趋完善。 城市公共设施年内新增公共汽(电)车80辆,增添了1000客位的渡船一艘。自来水又新增日供水能力6万吨。夏季最高日供水量已突破100万吨。日产26万立方米的南京煤气厂已于1987年7月建成通气,新增煤气用户5万户。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改建公厕100座,达到有水有电、标志明显、清洁卫生的要求。鼓楼区已实现“无黑烟控制区”。全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6.8%。 随着搞活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的通信邮电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旅客流量逐年增加。全年邮电业务计费总量5021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信函增长1.3%,报刊发行下降7.8%,电报户数3.06万户。铁路、公路、港口、民航机场全年共发送旅客5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 1987年,全市总人口为479.77万人,比上年增加8.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0.7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219.07万人。在新增人口中,自然增加4.34万人。年人口出生率为14.7%。 五、人民生活 据对全市300户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1987年平均每人可用生活费的支出为1022元,比上年增长14.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2.7%。居民消费结构有所变化。在支出额中,吃的比重上升,由上年的54.9%上升到55.7%;穿的比重由上年的13.9%下降到13.2%;用的比重由上年的21.5%上升到21.7%。居民家庭高中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拥有:沙发124个,洗衣机65台,电冰箱32台,录音机64部,照相机19架,彩色电视机33部。 据对450户农民家庭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666元,比上年增长11.8%;平均每人年消费支出606元,比上年增长21.9%。农民家庭主要耐用物品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末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24辆,缝纫机42架,手表192只,电视机48台,录音机13台,电风扇49台,沙发43个。 1987年全市城镇安置待业人员3.26万人。年末职工人数141.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1494元,比上年增长13.8%。 城乡居民储蓄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增长36.3%,农民储蓄增长30.8%。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共竣工住宅面积173万平方米。 注: ①本公报部分数字为年度的初步统计。 ②公报所列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农村社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均按不变价计算。 ③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以及来自市外的净收入。国民收入量指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包括物资供销和饮食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之和。 ④农村社会总产值包括全部农业总产值,以及农村集体和个体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的总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