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南京市统计局

南京市统计局

199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面貌大变”的要求,在“关键年”,围绕“抓住新机遇、争创新优势、赢得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振奋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良好,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成就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贸易平稳发展,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目标。

经测算,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7.97亿元,较上年增长8.6%,第二产业完成383.56亿元,较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完成323.53亿元,较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85%,比上年增加了0.97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在14057元。

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难度加大,有效需求减弱,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下岗职工收入偏低、再就业压力增大等。

一、农业

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农村实现了区区县县达小康。全年农林牧渔业不变价总产值可达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6%;其中农业产值25.37亿元,增长8.82%;林业产值0.94亿元,增长23.61%;畜牧业产值12.47亿元,增长14.73%;渔业产值5.46亿元,增长21.36%。从大宗农产品生产情况看,全年粮食又获丰收,棉花种植面积增加,总产量大幅增长,油料产量又创历史新高。

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增加。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63.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74%,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78台,增加214台;小型拖拉机46819台,减少792台;农用载重汽车2469辆,增加122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7.45万千瓦,增长0.7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164662吨,比上年增长了3.76%,农村用电量达119437万千瓦小时,增长了1.39%。达标防洪堤建成1388公里,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97.89千公顷。

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达小康的进程,使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33元,比上年增长13%。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19.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7%。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01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全市工业中公有制经济继续占据主要份额,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国有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493.17亿元,集体企业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271.19亿元,增幅分别为5.9%和9.5%。全市乡及乡以上纯公有制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7%。其它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发展迅猛,完成工业总产值248.44亿元,增幅达到38.7%,比国有、集体经济分别高出32.8和29.2个百分点。

轻工业的发展速度继续快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完成产值252.31亿元,较上年增长19.7%,重工业完成产值760.49亿元,增长11.5%。轻工业较重工业增幅高8.2个百分点。

1997年,我市进一步加快企业改组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以“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工业的发展。

全市工业产销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42%,比上年提高喔。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5.13亿元,同比增长22.7%。但亏损企业情况仍较严重,全年亏损额比上年有所上升。

1997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建筑安装企业完成工作量1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年内全市建筑业竣工的各类房屋面积达61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5.99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幅下降,重点项目得到保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5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比去年35.95%的增幅回落了25.35个百分点。

基本建设投资增幅大幅回落,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增幅比去年回落42.9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逐月增长。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减缓。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

重点建设项目没有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减缓而受到影响,我市8个国家重点大中型项目本年计划投资27.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6.4%,其中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四、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均有所增长。

1997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周转量13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1%;完成货运周转量462.5亿吨公里,增长2%。

邮电通信业务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在电信业务方面,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32万户,年末达14.9万户;新增无线寻呼用户12万户,年末达42.3万户;全年发展电话用户12.5万户,累计达到82.98万户;发展公用电话23923部,其中磁卡电话1533部,IC卡电话2720部。截止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128.88万门。在邮政业务方面,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107.7万件,比上年增长1.6%;邮政储蓄下降了10.4%;集邮业务增长了24.7%。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199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11亿元,较上年增长15.6%。

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市区零售额278.7亿元,增长15.2%;县的零售额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县以下零售额33.85亿元,增长21.7%。市区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1%;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所占份额为19%。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竞相发展。按现有统计口径计算,纯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2.81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4.3%。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78.3亿元;集体经济零售额74.51亿元。此外股份制经济中的国有控股企业不断发展,实现零售额30.81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8.9%。非公有制经济在比重不断上升的同时,继续以快于公有制的速度发展。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97.6和99.7,均为负增长,是我市改革开放18年来物价波动最小、涨幅最低的一年。但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来看,个别项目的增长幅度仍然较大,特别是居住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累计上升14.6和16.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