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持续增长。至年末全区共有银行14家,本外币存款余额981.59亿元,比年初新增107.16亿元,增长12.3%;贷款余额540.47亿元,比年初新增64.89亿元,增长13.6%,其中短期贷款210.61亿元,中长期贷款315.01亿元。 旅游业 挖掘资源,培育精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年内成功举办“田园之约”—东方假日田园游暨开园仪式、“绿色钢城动感之旅”和“让我们与诚信同行”系列活动;与黄山休宁合作开通“宝山—休宁”旅游直通车,举行休宁旅游宣传周和新昌旅游推介会。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37.0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75万元。至年末,全区星级饭店11家,其中四星级1家。主要饭店(宾馆)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接待54.14万人次,增长8%,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1.82万人次,下降10.0%。至年末,全区有旅行社2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6家,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比上年增长6.0%,组团出游14.70万人次。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加快调整,非公经济比重继续上升。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79.16亿元,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2%上升到48.0%。 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销售产值中,国有与集体企业完成72.62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20.57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31.60亿元;私营企业完成114.96亿元。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和集体商业零售额14.20亿元;私营和个体商业零售额77.01亿元;股份制等其他商业零售额83.81亿元。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完善国有(集体)资产监管机制,加强镇村集体资产管理。区属国有(集体)资本基本完成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资产结构调整向优势行业集聚。通过国有资本受让上市公司优质股权2600万元,发展壮大区属国有重点企业;收购规划功能领域股权5750万元,发挥国有(集体)资本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功能服务作用。从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认真做好撤制村队资产处置工作。全年共处置1个村、27个生产队的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处置集体资产10.13亿元,核准分配股金8.46亿元。 依法行政 有效推进《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一步梳理行政执法事项、依据以及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认定区政府行政执法事项共112项,行政执法依据108件;确认本区行政处罚实施主体93家,其中法定行政机关51家,法定授权组织19家,法定受委托组织4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构2家,其他3家,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14家。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区有26.0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5.71万人;有25.29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有26.05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有15.71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城镇医疗保险。全区有5.67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全年发放农村养老保险金2176万元;有6.30万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年内新征用地人员、历史遗留问题人员1.25万人纳入镇保;全年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月均人数17.7万;年内3040位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至年末,有7.98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年筹集医疗基金4125.5万元。 对外贸易 大力扶植重点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进口总额10.70亿美元,增长9.1%;出口总额20.61亿美元,增长22.5%。按企业性质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34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84.1%。按贸易方式分,加工贸易出口14.84亿美元,占72.0%;一般贸易出口5.65亿美元,占27.4%。按出口商品分,集装箱8.63亿美元,占41.9%;未锻造铝及铝材3.69亿美元,占17.9%。按出口地区分,美国、日本、欧盟等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市场,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9.3%、18.5%和16.1%。 招商引资 吸引外资稳步发展,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批准外资项目111个,其中:新批79个,增资32个,合同外资总额337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7%。引资项目中,第二产业项目数89个,吸引合同外资28176万美元,占外资总额的83.5%,项目主要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第三产业项目数21个,合同外资额5543万美元,占16.4%。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投资方主要来自于港澳、美国、日韩、欧洲和东盟。 全年吸引外省市企业888户,注册资金28.2亿元,比上年增长72.8%。 私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至年末,全区拥有私营企业23839户,注册资金424.26亿元,其中当年注册户数2917户,注册资金35.38亿元。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17.50亿元,增长18.6%,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31.5%;创造税收收入41.64亿元,增长12.6%,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38.2%。 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及重大市政项目 按照建设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大市政、大交通的要求,坚持以市、区重大市政项目和重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八横九纵”为骨架的道路网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新形象。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伸段年内通车,一号线北延伸、七号线前期动迁全面完成。潘泾路二期和疏港通道分别于6月、10月底建成通车;沪太路、北薀川路工程有序推进;区文广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按时竣工。重大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完成。 公共交通 实施城市交通差别化管理新体制,加快公共交通发展,方便群众出行。年内新辟区域公交线路“宝山1路”和“宝山2路”,延伸调整公交线路9条,新建公交终点站3个,更新车辆256辆。至年末,区域性出租汽车“宝山巴士”运行车辆550辆,从业人员1110人。 环境保护和治理 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年内关停申佳铁合金有限公司、国棉八厂等重点污染源;完成了泗东路码头等无组织烟粉尘整治后续工作;6个保留工业区雨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完成,213户企业完成污水截污纳管;45台炉窑灶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建成“烟尘控制区”;高境镇、淞南镇、友谊路街道、吴淞街道建成“扬尘控制区”。 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年内实施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312厂次、专项监测128户、常规监测427户;出动4180人次,实施污染源现场监察8745户次;整治和关停各类污染源137个;处罚环境违法行为59起。年度环境保护总投入11.7亿元。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