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至年末,全区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校、工读、特殊教育学校223所,在校学生13.75万人,全区教职工1.56万人、专任教师1.08万人。成人教育培训中心2所、社区学院1所、社区学校13所、区老年大学1所、进修学院1所、其他单位9个。 紧紧围绕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能级的需要,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引进的质量。以办理居住证为主,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27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821人。计算机科学、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人才继续成为引进的重点,占人才引进量的60%,进一步满足了区内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全年举办了4场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13场固定人才交流活动,1场教育系统网络招聘会,吸引招聘单位550余家,入场人数1.78万人次,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科技工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区专利申请量1.07万件,连续5年全市第一,其中发明专利2600件;年内新增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7家,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8家。年末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数在全市名列前茅;申报立项科技研发项目800多项,获得国家、市各级科研经费在闵行区域内投入超过1.5亿元;全年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占全市总数的11.2%;23家企业上榜“2007年度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百强”,连续7年全市第一;7家企业获得“第二届上海最具活力科技企业”荣誉,名列全市前茅;对全区2003家科技企业进行年检;推进“三区联动”,促进产学研合作,“YBC-紫竹服务站”升级为“YBC-紫竹办”,并建成4个服务站。区科协再次获得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008-2009年度)”荣誉,并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在全国县级科普工作考核测评中,闵行区的科普工作条件和绩效两项考核获全市第一。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年播出广播、电视新闻3650多条,向央视、央广、上视、上广、长三角、上海市郊各家电视台以及黄河台等媒体送播了237条新闻和10多部专题片,其中9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专题片《春天的凤凰》在中广协会“纪录中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至年末,全区共有有线电视用户53.56万户,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站)12个,电影院9个,书场8个。全区共组织开展重大活动107场(次),观众达13.12万人次;文艺活动1362场,观众58.40万人次;扶持培育50支特色文艺团队,团队活动1.70万场,有49.99万人次参加。全年群文创作作品265个,创作演出160个,获得市级以上奖项28个。其中在“金秋闵行”整个社区文化节期间,各镇、街道、村三级文化活动近2000场次,观众86万多人次。放映电影1119场次,观众33.53万人次;组织讲座及其他活动184场次,观众8.42万人次。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举,着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提高卫生管理水平。2008年,全区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850.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7%;出院病人8.20万人次,增长9.4%;手术病人2.32万人次,增长10.4%,业务总收入16.38亿元,增长16.9%。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62.12/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16‰。 至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19个(二级甲等2个、二级乙等1个、二级专科4个、一级甲等1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64人,核定病床3009张(见表7)。
民生指标全部达标,年内完成48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全区102所农村卫生室、202名乡村医生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乡二元并轨;为66.02万户籍居民和12.30万外来人口签约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户籍居民签约率达74.4%;在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残疾人康复站,开展康复服务3.49万次;完成了5.76万名退休和困难妇女,2.98万名60岁以上农民,4.56万名60岁以上居民和679名重残无业人员免费健康检查;年内新增18个医保结算点;管理来沪孕产妇1.54万人,管理覆盖率达99.1%。 完成结核病防治项目年度任务,肺结核病人减免治疗率达到90%以上,DOT管理率85%以上。扩大免疫规划,免疫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推进社区疾病综合防治,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12.77万人,管理率92.1%;管理糖尿病患者3.54万人,管理率75.0%。募集全血33053人份,成分献血7380单位,自愿无偿献血率100%;上海道培医院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54例,成功率达90%以上,居于全市前列。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健身活动。组队参加上海市首届学生运动会,闵行区共34个学校、742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田径、游泳、足球、乒乓球等26个大项比赛,获得69枚金牌、54枚银牌和21枚铜牌,列奖牌榜总数第三名,总分1529分。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闵行区运动员共获得5个第一,13个第二,9个第三,2个第四,1个第五,2个第六,1个第七。闵行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程晖、李爱莉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比赛第二名;谢文骏获得200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第一名。 安全有序地组织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奥运圣火在闵行交大校区的传递全程6.2公里,沿途共有62名火炬手(其中闵行区火炬手14名)参与接力传递。全力以赴做好一系列世界顶级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年内,承办或协办了美国男篮国际挑战赛、ATP网球“大师杯”赛、“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木兰拳国际邀请赛、全国女曲冠军杯赛以及国家女曲队与日本、韩国、新西兰、阿塞拜疆的友谊交流比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各项大赛累计吸引观众达15余万人次。同时,闵行区被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参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贡献奖”。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组织社区各类体育竞赛118次,1789支队伍共3.07万人次参加;举办区体育竞赛23次,7666人次参加;组织全区学校体育竞赛活动23次,7069人次参加。新建社区公共运动场所4片和18片农民健身家园建设,建设投资455多万元。年内投入了经费60万元,新建健身苑点25个,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301件。年末,全区共有健身苑13个,健身点820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3个,市民体质监测站5个,农民健身家园41个,30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体育服务中心3个。区属体育场所向市民开放,组织各类竞赛50场次,2.79万人次参加;组织各类培训28次,2.11万人次参加,免费向市民开放76.90万人次。至年末,共有67家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挂牌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有序组织90多万人次社区居民免费进入各类体育场地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