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91.50万人,比上年增长3.3%。其中非农业人口81.75万人,比上年增长5.1%。出生人口9287人,出生率10.3‰,比上年下降1.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381人,死亡率7.1‰,与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5%。平均期望寿命81.76岁。外来流动人口87.14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66.75万人,人口出生总数1.12万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1%。 加强就业援助,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58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19.5%,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5534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10.7%。“双困人员”全部得到安置,共安置57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累计解决170户。全区新增青年见习基地94家,新增青年见习人数1968人。至年末,全区共有交通协管、劳动监察等“万、千、百人”就业项目24个,安置从业人员1.8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占50%。“双困”人员就业基地18家,吸纳就业困难人员34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348人,比上年减少668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803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496元,比上年增长14.1%。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3.71亿元,比年初增长33.3%。 居民居住水平和环境不断提高,住宅设施质量稳步提升。全年新创建“节能省地型四高小区”2个,总建筑面积约52.9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计划投资1.3亿元。旧区改造突出重点,动迁保持合理规模。全年实际完成动迁居民4741户,完成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完成动迁单位504家,完成拆除房屋建筑面积89.48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36个,总建筑面积约219.54万平方米;其中综合整治525幢,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区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300户,发放租金补贴219.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至年末,全区“城保”参保户达16176户,比上年增长15.0%。“城保”参保人数达39.18万人,其中缴费人数26.90万人。全年“城保”基金征缴额达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7.75亿元,医疗保险基金征缴12.87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66亿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0.4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0.47亿元。年末城镇社会保险退休人员12.28万人,月平均养老金约1535元,比上年增长22.2%。 至年末,全区“镇保”参保人数8.09万人,比上年增长8.9%。其中征地参保人员3.93万人,企业参保4.16万人。“农保”参保人数7.12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04万人,累计结余农保养老保险基金7.40亿元,农民养老金平均水平约350元/月。全年合作医疗共计筹资8350万元,其中:区级合作医疗筹资2730万元,镇级合作医疗筹资2779万元。全年合作医疗基金支出6495万元。大力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全年共有2.33万户企业参保,比上年增长23.8%;“综保”月均参保人数达46.30万人,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共有25.10万人享受到工伤保险、大病住院、老年补贴等待遇,共计金额3.90亿元。 2008年,全区新增征地养老人员2290人,全区现有集中管理的征地养老人员达3.38万人,累计结余征地养老资金26.30亿元。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标准达到608元/月。全区有近1.4万名70周岁以上高龄征地养老人员享受到了生活费补贴,2023名征地养老人员得到了医疗费减负。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实现了全员覆盖和应保确保。至年末,全区共有城镇社会保障对象1.65万人。其中救助职工家属和失业无业人员及其家属8334户共1.52万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472万元。年内共对19.41万人次的城镇困难对象发放生活救助保障金5449万元。全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户有1005户共2240人,区、镇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低保资金372万元。全年共对486人次的户籍低保家庭高中学生全额减免学费52万元;对449名低保家庭高等院校学生发放学费补助金214万元。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5所,年内新增床位1500张,年末养老总床位6874张,比上年增长27.9%。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730人,服务老人总数达7430人。新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0个,年末全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总数达413个。 十四、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生态区建设持续巩固深化。闵行区荣获第二届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国际合作大会的“生态?经济”年度媒体关注奖;马桥镇旗忠村被国家环保部授予首批“国家级生态村”。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1.2%,实现区环境民生指标要求。空气中降尘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与上年相比有所改善,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为56.1分贝,夜间为48.9分贝,均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8.9%,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比上年有所改善。全区环保投资指数为3.5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共普查工业源5887家(其中重点工业源2057家),生活源4197家,农业源22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7家。 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完成黑川针织有限公司、裕隆精细化工厂、亚细亚陶瓷等19家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线)关停外迁;光明乳品二厂3台6.5吨燃煤锅炉以及上海兽药厂2台2吨燃煤锅炉实现天然气替代;全区累计有10余家企业实施了20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改造,30余台燃煤锅炉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或拆除停用。全年否决47个产业导向禁止类或限制类的建设性项目;对147起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处罚金额341.58万元;区级排污费征收699.90万元。全年实现削减二氧化硫358吨,年度削减率2.3%。 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关停爱国热轧厂、吴泾净水剂厂、上海焦化有限公司4号焦炉和6台煤气发生炉。华谊集团规划外新增治理和关停项目11项。2005年以来累计完成生产线关停、污染治理等53个项目。累计动迁居民1179户,污水管网建成通水,实施首批79家企业纳管工程。道路建设进入施工阶段,河道整治、绿化建设等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