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至年末,全区共有有线电视用户48.62万户,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站)12个,电影院7个。全年放映营业性电影324场,观众6.0万人次;文艺演出818场,观众13.6万人次;高雅艺术演出69场,观众3.3万人次。 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7年,全区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70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9%;出院病人7.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手术人数2.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业务总收入1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药品收入6.60亿元,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为47.1%,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70.18/10万,孕产妇死亡率5.92/10万,婴儿死亡率2.96‰。民生指标全部达标,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大病补偿)达到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培训率达到52.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68.8%,流动孕产妇入院分娩率达99.7%。 全区组建55个全科服务团队,落实居民健康管理责任制,已签约居民健康服务58.8万人次。社区高血压管理7.35万人,管理率57.1%;糖尿病管理2.79万人,管理率51.1%。建立家庭病床3219张,完成“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签约2895人,开展服务3.04万人次,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1.51万人次。全年完成无偿献血2.57万人份,比上年增长4.8%,自愿无偿献血率达到99.8%。全年申报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863计划1项,申报市科委立项课题3项,市卫生局课题2项,区科委已立项课题13项;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至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47人,核定病床2959张(见表8)。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组队参加第六届全国城运会,闵行区作为上海代表团之一,出征在武汉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代表团共有116名运动员参加11个大项57个小项的决赛。取得2金7银2铜的较好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被市体育局授予“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年内区承办或协办了2007年世界特奥会、ATP网球“大师杯”赛、“NBA”中国赛、“东丽杯”国际马拉松赛、中日韩女曲友谊赛、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各项大赛累计吸引观众达15余万人次。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组织社区各类体育竞赛162次,1387支队伍共34033人次参加;举办职工体育竞赛14次,13909人次参加。举办上海区一级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首届机关运动会,组织67支机关代表团,7000多名公务员参加。年内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社区公共运动场所4片和18片农民健身家园建设,为广大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投入经费40余万元,共更新健身器材220件,整新174件。区维修站出诊维修535次,维修器材555件,全区健身设施完好率达98%。至年末,共有53家事业单位共162片体育场地挂牌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有序组织80多万人次社区居民免费进入各类体育场地健身。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8.58万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非农业人口77.80万人,比上年增长6.5%。出生人口1.01万人,出生率11.6‰,比上年上升2.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62万人,死亡率7.1‰,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8%。平均期望寿命81.76岁。外来流动人口91.70万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2.1%。 加强就业援助,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7万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年内新增青年见习单位92户,新增青年见习人数2100人。至年末,全区共有交通协管、劳动监察等“万、千、百人”就业项目26个,安置从业人员1646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占54%。“双困”人员就业基地14家,基本上做到“一镇(街道)一基地”的布局,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0多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4016人,比上年减少114人。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9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比上年增长10.8%。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0.30亿元,比年初增长2.8%。 居民居住水平和环境不断提高,住宅设施质量稳步提升。全年新创建“节能省地型四高小区”5个,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全年完成住宅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7万平方米,配套公建投资3.9亿元。全年完成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36个,总建筑面积160.13万平方米;综合整治293幢,建筑面积81.49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区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340户,发放租金补贴117.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33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至年末,全区“城保”参保户达14071户,比上年增长21.6%。“城保”参保人数达37.67万人,其中缴费人数26.30万人。全年“城保”基金征缴额达3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4.39亿元,医疗保险基金征缴11.3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2.35亿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0.40亿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0.41亿元。年末城镇社会保险退休人员11.37万人,月平均养老金约1256元。全区共有7.3万名高等院校学生和1004名重残标准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 至年末,全区“镇保”参保人数7.43万人,其中征地参保人员3.36万人,企业参保4.07万人。全年“镇保”缴费额达7.24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农保”参保人数7.56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1.49万人。本区农民养老金平均水平约320元/月,最高为660元,最低为200元。全年合作医疗共计筹资8002万元,其中:区级合作医疗筹资1692万元,镇级合作医疗筹资6310万元。全年合作医疗统筹金支出5268万元。大力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全年共有18854户企业参保,“综保”月均参保人数达39.35万人,发放“综保”卡57.03万张,为8500人次外来从业人员办理了工伤、大病住院的理赔,共计金额1.01亿元。 2007年,全区新增征地养老人员3256人,全区现有集中管理的征地养老人员达32515人。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由每人每月488元调整为528元。全年共发放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1.82亿元,支付养老人员医疗费680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