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实现了全员覆盖和应保确保。至年末,全区共有城镇社会保障对象1.71万人。其中救助职工家属和失业无业人员及其家属8061户共1.42万人,每月支出低保资金335万元。年内共对20.28万人次的城镇困难对象发放生活救助保障金4838万元。全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户有1080户共2433人,区、镇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低保资金182万元。农村养老补助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2所,年内新增床位800张,年末养老总床位5374张。服务困难老人5295名,超额完成市下达的4700名的任务指标,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869万元,服务人员970人。 十四、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生态区建设持续巩固深化,闵行区荣获全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励——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9%,实现区环境民生指标要求。空气中降尘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为56.4分贝,夜间为49.6分贝,均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标准。全区环保投资指数约3.24%。 污染物减排工作扎实有效。全区有永新彩管公司、旭电子公司、大中华正泰橡胶公司等20余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生产线)关停外迁。全年否决84个产业导向禁止类或限制类的建设性项目。全区实现二氧化硫净削减350吨,主要污染物年度削减率达2.2%。 循环经济及“两型”城区建设全面开展。《闵行区循环经济规划》初步编制完成。莘庄工业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富士施乐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被评选为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19家企业被“国家环境行为评价系统”评为“绿色企业”。开展和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累计已达19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事业单位累计已达280家,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年新增区级环境友好小区10个,绿色小区36个,环境优美村8个,绿色家庭29户,环保卫士33名。 加强源头治理,大力开展污水管网建设工作,提高截污纳管率,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78%。2007年,浦西集中城市化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新建污水管道65.15公里,有311家污染源单位已截污纳管;浦江镇污水收集系统一期工程和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已完成污水管道64.2公里。 全面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年内整治村宅河道645条段,累计长度229.5公里,疏浚土方88.31万方。完成20条段河道生态整治工程,长29.34公里,种植水生植物11.4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城市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全年新建各类绿地117.4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7.95公顷,居住区绿地9.69公顷,单位绿地27.4公顷,林地建设任务12.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8平方米。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区)”。创建市级园林式小区10个,区园林小区10个,新创市绿化合格单位8个,区花园单位6个;园林小区、花园单位的创建保存率均达到100%;创建市级文明公园1个,建成了3个市、区级春景秋色示范点。 十五、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市民公共道德实践活动,第五届“感动闵行”可爱的闵行人评选推出19位普通市民的感人故事。成功举办第三届闵行学习节,学习型社区(镇)、学习型居民区(村)、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率分别达到38.5%、43.7%、20%、62.8%、26.7%。全区共有8个镇、3个街道申报上海市文明社区、文明镇,484个小区和113个村开展市、区两级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7大类110项指标达标率90.3%。推出“文明质量指数”,在黄桦路休闲街等12个区域和沪闵路/颛兴路等6个市级交通文明路口开展文明监测,市民行为大有改进。建立闵行社区学院,完成江川路街道等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标准化建设,357个村(小区)文化活动室实施改造。 志愿者工作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共有1238名志愿者圆满完成2007世界夏季特奥会志愿服务工作。祝你健康“SSBC”无偿献血志愿者俱乐部等6个团队被评为“上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吴泾镇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被评为“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品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较重;工业产值增幅趋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尚未取得明显突破,新的经济增长点亟待培育;农民增收的高效机制尚未形成;人口大量导入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较大压力,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 说明:1.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电力数据含闵行区及徐汇区部分地区。 3.自来水数据含闵行区及松江区部分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