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宝山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265.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9亿元,比上年下降19.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32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86亿元,增长22.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48.6:50.3,各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降低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0.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健康协调。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85.56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24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5.45亿元,增长35.7%;营业税17.40亿元,增长38.7%;企业所得税6.81亿元,增长59.9%;个人所得税1.72亿元,增长38.1%;房产税1.69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增量中,乡镇街道贡献率达到64.9%。

全年区地方财政支出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区级财政支出22.80亿元,增长51.7%;乡镇街道支出23.27亿元,增长35.5%。地方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7.46亿元,增长1.3倍;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10.41亿元,增长34.2%;文教卫生事业支出9.31亿元,增长23.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18亿元,增长69.4%。

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我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3.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按类别分,城镇建设改造投资51.98亿元,增长84.8%,占投资总额的33.8%;农村投资39.26亿元,增长21.7%,占25.5%;房地产开发投资62.54亿元,增长58.9%,占40.7%。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0.10亿元,增长4倍;第二产业完成47.20亿元,增长20.3%,其中工业完成46.90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完成106.49亿元,增长76.0%。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1:30.7:69.2。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企业投资17.62亿元,占11.5%;集体企业投资44.06亿元,占28.6%;三资企业投资32.19亿元,占20.9%;私营企业投资21.00亿元,占13.7%;股份制及其他企业投资38.91亿元,占25.3%。

罗店新镇和宝山工业园区是今年投资项目的重点。全年这两个地区分别完成20.6亿元和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倍,占全区投资总量的20.2%,实现增量占全区41.1%,拉动全区投资增长22.3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坚持“保粮减菜、减猪稳奶、控林稳果、扩大异地种养业,积极发展名特优产品”的结构调整方针,正确处理好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积极引导,有序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56亿元,比上年下降18.7%。全年蔬菜总上市量22.0万吨,水果总产量7.25万吨,生猪出栏15.90万头,家禽出栏45.34万羽,鲜蛋上市0.21万吨,牛奶上市3.5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06万吨,全年农产品出口总量1.09万吨,出口额1303万美元。

采取有力措施,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禽流感免疫总数达96.1万羽次,免疫率100%;共宰杀家禽74.84万羽;落实补贴资金433万元。

积极采取挖潜种足、蟹塘复耕、整合蔬菜散户种植等有效措施,努力增加粮食面积。认真落实市政府制定的扶持粮食生产五项措施,加大“三高”农田建设的投入等,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落实各类种粮补贴420万元。

农业产业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上海金篮子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北部水产养殖中心等五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3.87亿元;新筹建宝山区花卉苗木产销合作社。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攀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0.21亿元,可比增长25.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4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全区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3%。扣除石洞口电厂等在地统计不可比因素,全区村及村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70.9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利税总额27.96亿元,增长19.4%。

骨干企业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显著。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99.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5.0%。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66户,比上年增加13户,实现销售产值235.22亿元,增长45.0%,占全区总量的43.0%。

主导产业—冶金延伸业平稳增长。全年冶金延伸业实现销售产值21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全区比重38.3%。冶金延伸业中,金属制品业实现销售产值99.08亿元,其中集装箱制造业销售产值51.78亿元,钢结构业销售产值24.37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售产值40.5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32.09亿元。

工业向园区集中效应进一步显现,至年末,“1+5”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257户,比上年增加55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8.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增速比全区快了10.9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28.9%,园区集中度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区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66.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占全区总量的30.4%。

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11亿元,可比增长16.2%。区域内三级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7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在外省市完成产值58.18亿元。以四大冶建公司为主的部市属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8.98亿元,增长62.0%。

商贸业

商业布局不断调整,业态结构更加多样化。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31.06亿元,可比增长2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59.88亿元,增长14.7%;穿的商品零售额9.00亿元,增长10.1%;用的商品零售额62.04亿元,增长21.3%。为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年内一批大中型商业项目陆续竣工开业,新增连锁超市、便利店和烟草糖酒加盟店百余家。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汽车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至年末,我区拥有“4S”汽车销售企业19家,全年实现零售额9.69亿元。全区集贸市场实现零售额35.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