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及重大市政项目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大市政、大交通建设步伐加快。轨道交通一号线、逸仙路高架北延伸段、友谊西路、铁山路、铁力路北延伸工程竣工通车;区委党校迁建工程全面竣工交付使用;蕴川路、宝杨路等工程正抓紧施工。市政、公路大中修、无障碍设施和13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完成,进一步改善了城乡道路设施条件。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继续推进本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年内上钢五厂化铁炉炼钢生产线全线关停;对36户吴淞工业区无组织烟粉尘排放企业进行整治;完成40户企业的污水纳管工作;40台锅炉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吴淞、通河两街道创建基本无燃煤区域通过市级验收。年内共整治各类污染源225个;出动3648人次,对污染源实施现场监察1243户次;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105件;治理项目83项,总投资1.4亿元。全区污水处理厂3座,日处理能力46万吨。 河道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对市、区级16条河道两岸环境进行专项整治,整治岸线23.9公里。年内关闭深井31口,13.5万居民饮用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百路环境整治大行动扎实推进,全面完成104条道路的整治任务。拆除违法建筑44.6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 绿化建设力度加大。新建公共绿地面积157.8公顷,至年末全区公共绿地面积1095.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14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全区绿地面积324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38%提高到39%。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公园进程,至年末,全区免费开放公园10座。“一环五园”大型公园绿地启动建设,临江公园改扩建等一批大型绿地相继建成,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21公顷,至年末实有造林面积4063公顷。 四、社会事业 科技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公众的科技素质。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选定75个,审定经费631万元。获国家创新基金4项、认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项,上海市重点新产品4项,市科技攻关项目4项,火炬计划7项。全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2项,技术贸易额5731万元。全年申请专利978件,比上年增长38.6%。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被评为上海市专利试点。建设“宝山科普气象馆、大场镇华灵路和友谊街道友谊路科普宣传街、七块科普电子画廊、10所市民科技学校、78家科普村”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并圆满完成。 教育 努力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226所,其中中学52所,小学63所,幼儿园82所,教职员工1.07万人,在校学生12.3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2%,普通高校录取率78.7%。 教育体制、机制、投资三位一体改革进一步推进。年内完成12所幼儿园的改制。至年末,我区民办(转制)学校34所,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2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所、高中阶段学校2所,在校学生共1.37万人,占11.9%。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面融入宝山学习型城区建设,成立了区“社区学校指导中心”,组建120人的志愿者教师队伍,全区9个乡镇街道建成“社区学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年内制作了电视记实片《2003,我们共同走过》。推出“求真务实抓三重”、“察民情解民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新闻专栏。对安全生产、百路整治等热点、难点工作在新闻宣传上予以全方位的关注,新闻报道共计300余次。 抓住特色文化传统优势,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成功举办第四届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17个国家、19个艺术团、500多名民间艺术家会聚宝山,为广大市民献上了200多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月浦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欢乐在社区”文化活动月共组织197场演出,16万人次参与。 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文化馆18个,图书馆35个,戏剧演出场所13家,专业舞厅39个,文物保护单位15处,宝山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4:00小时,宝山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05:00小时,区电台全年自制节目663小时,区电视台全年制作新闻节目208小时。《宝山报》全年出版52期。 卫生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三级医疗网络。年内完成了《宝山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市一宝山分院总体改造进入实质性启动,罗泾、罗店2所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至年末,全区已建成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三级医疗网络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拥有34家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838人,拥有医院固定床位4313张。 体育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长足进步。年内成功举办区运会,全民健身氛围更加浓厚。本次区运会历时5个月,1万多人参加了29个项目的比赛。全年参加各类市级比赛,获金牌73枚,银牌71.5枚;参加全国性比赛,获金牌6枚,银牌6枚。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34名,输送率达8%。 健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体育产业平稳发展。全年新建健身点21个,更新38个,新建健身苑4个,至年末,全区拥有健身苑点322个。年内新建月浦镇和友谊路街道2个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新建宝钢林带2个篮球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678万元。 信息化 区办公业务网功能和联网范围进一步拓展,统一信息交互平台作用得到发挥。全区委、办、局局域网建设全面完成,并通过光纤接入区办公业务网。政府门户网站功能不断拓展,发挥了前台门户作用,获得2004年全国电子政务应用管理奖。 信息化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全年信息化项目立项34项,投入资金1800万元。组织人事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国库集中拨付系统等6个专业信息系统实现专业工作流程联网办公。区决策管理咨询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已完成验收,功能不断拓展;《为民地图》系统完成70%以上的数据处理;《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系统已被上海市列为试点项目。 市政府信息化实事工程在我区全面落实。全年完成社保卡信息采集13979人,发放社保卡13477张,补(换)卡6132张,验卡3877张,被评为“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办理市民信箱48456个,12014个居民参加“百万家庭网上行”培训并获得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