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配套措施的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和社会援助等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形式制度化、规范化。救助率达标实现100%。 资产重组 2002年,全区公有资产重组有新的进展,年内有101户区属企业完成各种形式资产重组,22个委办局、公司累计有379户企业完成重组改制,占应改制企业的70.0%。进一步完善了公有资产变现、退出、实物资产回收,关停了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年末全区工业企业资产550.18亿元,比上年净增89.92亿元,增长18.2%,上升12.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负债291.51亿元,净增50.66亿元,增长18.8%;工业企业净资产25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53.0%,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全区原有1054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在市政府公布的801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171项,其中已取消和不再审批的行政审批事项130项,到2002年末,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559项,取消率达53%。调整审批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41项。 在土地、规划、建设计划等行政职能部门通过改革,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取得成效。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合并保留审批环节16个,审批时限从签定土地出让合同至建设工程缩短59个工作日;非商品房建设项目合并保留审批环节13个,审批时限从立项至施工缩短58个工作日。外资企业立项审批缩短了30%申办时间;内资企业立项审批缩短了50%的申办时间;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缩短了70%申办时间。 民间组织和市场中介 2002年,全区社团85个,其中专业性社团34个、联合性社团30个、学术性社团21个;民非单位176家。年检合格社团71个,民非单位138个。注销了17个社团分支机构,清理整顿了29个社团分支机构。 全区有各类市场中介机构750家,其中房地产中介机构548家。 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和社会援助相结合、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二级社会保障和社区医保机构13个。城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有100%的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农村投保人数9.80万人。其中,镇、村企事业单位5.95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增长7.1%。外商投资企业0.45万人,农副业3.40万人,投保率达97.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镇、村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达100%。累计筹集农保资金4.78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增长29.2%。地方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费用支出1.62亿元,比上年增长74.8%。 2002年,征地养老新接收征地养老人员5160人,截止年底,共有征地养老人员23304人。共发放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1.12亿元,支付养老人员医疗费3749万元。 市场培育与建设 市场培育与市场建设进一步发展。2002年,全区拥有各类市场116个,比上年增加12个,增长11.5%。其中,消费品市场85个,生产资料市场10个,消费品批发市场21个。上述市场成交额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5.51亿元,增长20.5%;消费品批发市场成交额10.40亿元,增长110.9%。 各类市场营业总面积达到215.65万平方米。其中,消费品市场营业面积107.82万平方米,消费品批发市场营业面积70.74万平方米,生产资料市场营业面积37.09万平方米。 经济合作 积极推进横向联合,坚持“扩大开放、服务全国、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取得了国内经济合作的丰硕成果。2002年,吸纳各地来沪投资企业1008家,注册资金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工业企业项目246家,注册资金5.90亿元,比上年增长72.0%;房地产项目10家,注册资金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2倍;贸易项目594家,注册资金8.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6%,项目投资增资2家,增资2.65亿元;其他项目158家,注册资金1.53亿元。 全年引进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28家,比上年增长15.0%,注册资金17.50亿元,增长49.0%。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25个,比上年增长9.0%;注册资金12.81亿元,增长58.0%。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分别来自北京、杭州、蚌埠、沈阳。 2002年末,闵行区积极支持西部开发并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去外地投资企业达24家。其中,设分公司有5家,投资金额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对外投资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80.0%;利润总额1.07亿元,增长62.0%。 经济合作为闵行区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技术、资金、科技、人才等诸方面的强强联合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共同繁荣的新路。 出口贸易 培育出口大户、发展自营出口企业是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增长源。2002年,全区外贸出口产品总额完成14.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4.09亿美元,增长16.4%;内资企业出口0.88亿美元,增长88.1%。出口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38家,比上年增加12家,增长46.2%。净增出口额1.86亿美元。自营出口企业出口71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7%,净增出口额4558万美元。 全区出口商品涉及20个大类,79种产品,分别为机电、电子、电器产品占出口总额33.7%;纺织、服装、鞋帽占出口总额25.1%;玩具、箱包、杂项制品占出口总额15.0%;金属、矿产品占出口总额10.0%;化工、塑料、橡胶制品占出口总额8.2%;农副产品占出口总额8.0%。 全区出口产品销售五大洲1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36个,非洲32个,拉丁美洲24个,北美洲4个,大洋州7个。出口前四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 吸收外资 2002年,全区经济工作继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掀起了新一轮吸收外商投资热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全区新批准“三资”企业430家,比上年增长51.9%,总投资额19.28亿美元;合同吸收外资15.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7%;实际到位外资6.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9%。 至2002年底,全区已投产的“三资”企业1208家,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17.54亿元,比上年净增55.36亿元,增长21.1%。实现利润总额18.04亿元,净增4.65亿元,增长34.7%。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19.35亿元,净增4.72亿元,增长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