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闵行区统计局

2002年2月8日

跨入新世纪的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闵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抓住机遇,协调各方,力求发展。2001年,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运行呈稳健发展态势,运行质量显著改善,产业结构保持协调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有效投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但企业发展后劲还不足,活力需要加强。城镇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城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

200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有显著改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20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2%,占全区增加值比重2.0%,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2.28亿元,增长13.4%,占全区增加值56.2%,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3.67亿元,增长12.0%,占全区增加值41.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物质生产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60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完成1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占社会总产值21.9%,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2001年,财政收入大幅上升。全区加大地方税收管工作,率先在各镇推行分税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全年实现财政收入43.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36亿元,增长44.7%,增加31.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达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55.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达到10.28亿元,增长51.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4.63亿元,增长54.7%,私营企业7.29亿元,增长106.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8.46亿元,增长50.2%。

固定资产投资

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综合协调和管理,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5.6%;更新改造投资5.25亿元,增长1.3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32亿元,增长29.9%。从产业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17亿元,比上年下降近4成;第二产业投资20.89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投资47.77亿元,增长35.7%。从投资用途来看,生产性投资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非生产性投资47.86亿元,增长29.9%。

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2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3.4%。

农业

2001年,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广泛开展科技兴农。适度压缩粮油生产比重,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17亿元,其中,种植业完成总产值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林业总产值完成0.14亿元,增长2.3倍;畜牧业总产值完成3.96亿元,比上年下降7.7%;渔业总产值完成0.34亿元,增长17.3%。全区粮经比由去年55:45调整到40:60。以“寒优湘晴”为主的优质杂交水稻得到广泛应用,蔬菜播种面积大幅上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增加,调整和优化传统养殖业,积极开发特色养殖业,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9万亩,比上年减少5.11万亩,下降36.8%;粮食总产量4.31万吨,比上年减少2.06万吨,下降32.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0万亩,单产192公斤,秋粮播种面积7.30万亩,单产551公斤。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有新的扩展,大宗蔬菜品种更新较快,引进韩国多种蔬菜品种,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全年蔬菜生产量37.54万吨,比上年增长40.9%,其中上市量35.34万吨,增长47.1%。生猪出栏数38.56万头,其中上市量38.54万头。家禽产量658.10万只,其中上市量637.50万只。鲜蛋产量7843吨,其中上市量7774吨。鲜奶产量2180吨,其中上市量2116吨。水产品产量2345吨,上市商品鳖30万只,繁殖锦鲤鱼苗2000万尾。水果产量3516吨。花卉总产量3836.0万支(盆),比上年增长1倍,总产值达到3291.0万元,增56.6%。组培花卉种苗在全市同类育苗中占第二位,花卉种植面积2612亩,增长1.2倍。苗木面积6771亩,增长28.3%,育苗达到440万株,比上年增长77.4%。

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578千瓦,比上年下降29.4%。

工业

2001年,全区工业生产保持平稳上升势头,进一步调整行业和产品结构,转换生产经营机制,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营销手段等方面有新的起色,呈现经济增长、效益上升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区属工业46.82亿元,增长46.4%;各镇工业419.79亿元,增长12.3%;街道工业2.31亿元,下降33.4%。全区私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产值4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比上年下降0.2%。全区工业企业十分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效益呈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利润总额26.15亿元,增长43.6%。其中,集体工业企业3.52亿元,增长3.8%;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1.58亿元,增长1倍;股份制工业企业5.14亿元,增长4.3倍;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4.54亿元,增长36.2%。百元工业销售产值实现利润5.54元,比上年提高1.20元,增长27.6%。

在工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其中,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和化学原料、塑料制品、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等行业有新的发展。电子仪器仪表行业的产品占工业产品总量的比重上升到18.2%以上。工业产品坚持向高新技术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试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开发新产品项目达到97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项目4项,市级新产品项目2项,总投资4.60亿元。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达66家,全年技术改造项目22项。

全区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形成规模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私营经济和工业园区运行呈良好态势,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