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资产重组 2001年,全区国有资产和城镇集体资产重组进展顺利。加强了公有资产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公有资产变现、退出,公有实物资产直接回收,关闭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的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年末,全区工业企业资产460.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负债240.85亿元,比上年下降0.1%。资产负债率52.3%,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净资产达到2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上升1.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加强。基本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机制。全区建立了二级社会保障和社区医保机构13个。城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有100%的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一级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投保人数有10.12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镇、村企事业单位5.56万人,外商投资企业0.47万人,农副业3.16万人,投保率达97.2%。镇村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达100.0%。累计筹集农保基金3.7亿元,比上年增长37.0%,有4.67万人享受养老金,累计发放养老金2.0亿元。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0.29亿元,医疗补助和失业补助金0.30亿元。粮油帮困对象3546人,金额9万元;各类社会救助对象13260人,救助金额达219.0万元。 市场培育与建设 市场培育和建设有新的进展。2001年,全区有各类市场104个,成交额达到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0个,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4个;农副产品市场34个,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5个;生产资料市场10个,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4个;工业品消费市场10个。2001年,先后新开业了鑫品南北干货批发、莘南、颛建农贸3个大型市场,新增营业面积3.46万平方米。 经济协作 积极推进横向经济联合,通过以服务为抓手,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办事效率,经济协作有新的起色。2001年,全区引进外省市来沪投资企业1058家,比上年增加了179家,增长20.4%,吸纳注册资金15.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业企业253家,比上年增长2.9倍,注册资金3.43亿元;房地产企业9家,注册资金0.34亿元;商贸企业709家,注册资金5.08亿元;其他行业87家,注册资金6.40亿元。引进1000万元项目有15个,注册资金3.02亿元。分别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杭州等地区。 经济协作为闵行区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技术、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强强联合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共同繁荣的新路。 出口贸易 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欧美、日本等经济疲软,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全区外贸出口略有增长的势头。全年外贸出口产品总额12.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三资”企业出口1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内资企业出口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0%。全区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6家,与上年持平,出口产品总额5.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8%。 在一些出口大户的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减少2.4亿美元的不利形势下,为弥补“缺口”,全区努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一是36家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老企业,全年出口净增1.6亿美元;二是,新批准的62家企业出口净增0.56亿美元;三是,自营出口企业净增0.13亿美元,为全区外贸出口作出了积极贡献。 利用外资 2001年,全区经济工作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继续加大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招商引资的力度。迎来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吸收外资获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批准“三资”企业283家,比上年增长42.2%;总投资13.28亿美元,增长2.4倍;合同吸收外资10.15亿美元,增长2.9倍;实际到位外资3.50亿美元,增长94.4%。 全区已投产的“三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利润总额13.39亿元,增长35.5%。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税收14.63亿元,比上年增加5.17亿元,增长54.7%,增幅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为加快发展闵行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001年,全区科技新产品试制立项103项,投入资金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家“863”攻关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8项,市级新产品项目10项,市科技攻关招标项目2项,技术出口创汇项目1项,西部开发项目2项。区内各类科技研发和新产品试制项目78项,比上年增长2.9%。 加速科技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全年申报被批准立为国家级、市科技产业化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星火、火炬项目4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项,市火炬项目8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4项。被市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2项,其中新增的有16项,已认定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能源环保、民用核能等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园区迅速崛起,始建于2000年的上海莘闵高新技术暨回国留学生创业园区、漕河泾等科技园区的建设快速发展,园区内已落户留学生100户,占全市四分之一。 人才 2001年,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努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做到人才积聚与经济增长相对应。截止2001年底,全区有各类人才389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95人、中级职称的有13632人、初级职称的有24058人。上述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7人、硕士学位的有609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7547人、大专学历有11073人、中专或相当学历的19729人。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是,第一产业1479人,第二产业12489人,第三产业25017人。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531育人工程”和“456继续教育工程”开展良好,全年有17896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1856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或晋升专业技术职称,10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可喜的进展,各类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名,其中引进高级职称人员95名,博士学位人员5名、硕士学位人员39名,有60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在“莘闵留学园区”创业,投资项目达89个,合同吸收外资185.9万美元。先后组织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到北京北大、清华等4所著名大学和沈阳等地招聘吸纳高层次人才参加闵行的经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