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事业单位改革取得进展。教育、文化、卫生系统改制取得新进展。民办存志中学实现了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教育的整体改革,理顺投资关系,明确投资主体;重组区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拟定《区级文化馆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有序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推进控江医院改革,以出让医院十年经营权,获资2000万,用于医院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

招商引资、国内合作与交流和对外贸易

扩大招商力度,全年新引进各类企业2474户,吸引注册资本62.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企业232户,注册资本50.2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德国西门子华东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法国欧尚(中国)投资公司落户杨浦。

国内合作交流活跃,成效显著。区组团出访江苏南京、浙江义乌和北京等地达81人次,接待13个兄弟省市代表团来访达801人次。本区对西藏、云南、新疆和江西等对口县帮扶与协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6个,捐助资金460万元。

发挥中心城区的综合优势,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增势,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6个,合同吸收外资金额为2.6亿美元(以新口径统计),同比增长70.5%。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海关直接出口额达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8%。

旅 游

深化都市型旅游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年内全区国际、国内旅行社组团、接团89.6万人次,同比增长17.7%,营业收入达4.1亿元,同比增长47.2%。全区旅游星级宾馆接待游客45.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5.4%。

私营和个体经济

2005年末,私营企业户数达14307户(含分支机构2917户),同比增长9.0%,注册资金达197亿元,同比增长25.0%,从业人员数91153人,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442家,行业结构逐步优化;个体户数达13608户,同比下降5.1%,从业人员22011人,申报注册资金1.9亿元。

四、城 市 建 设 和 管 理

重大工程

2005年,列入本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40项,其中大学校区项目6项,科技园区项目6项,公共社区项目16项,市政工程项目10项,旧改项目2项。在40个项目中,基本完成的项目11项,进入建设施工项目15项,进入前期有关手续办理项目13项,未启动项目1项。

重大项目有:中央社区一期土地前期开发动拆迁(A、B、C块)完成年度投资89146万元,其中,A、C块动迁已完成;平凉街道西块旧区改造22、23街坊完成年度投资23800万元;轨道交通8号线进展顺利,完成年度投资额14896万元;翔殷路越江隧道基本建成,完成年度投资7612万元;军工路越江隧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环线杨浦段实现主线贯通;启动大连路绿地前期动迁。

市政建设和城市环境

功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21条重点道路的辟通、拓宽、大中修和排堵保畅工程,完成25条景观道路的创建工作;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内河达标防汛墙3000米,疏浚河道清淤15万立方米,调水9500万立方米,完成了隋塘河、中原河、小吉浦二期河道整治,杨树浦港和虬江两座泵闸建成并投入运行,完成合流污水三期杨浦段总管、收集管70%的工程量,完成污水提升泵站50%的工程量;市光11万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年拆除违章建筑6万多平方米;设置残疾人坡道151个,铺设盲道2890米;完成五角场周边等5个重点区域内的100多幢楼宇的景观灯光建设。

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显著。建成区生活垃圾中转站一期工程和6座小型压缩式生活垃圾站;完成3家污染单位与车间的搬迁、20台燃煤炉窑灶清洁能源改造、20家堆场扬尘整治工作;创建了3个上海市基本无燃煤街道、2个市级安静小区、10个绿色小区、7所绿色学校、11个绿色家庭,目标完成率达100%;加大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的整治工作力度,对20家码头全面推进并完成安装喷淋设施。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区域降尘同比下降3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稳定在85%以上,水质改善率达35.8%,分别名列中心城区前茅。

城区绿化

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展示区域形象,加大绿化建设步伐。2005年共新建绿地43.1公顷,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其中新建公共绿地25.1公顷,新建专用绿地18.1公顷,其中,江浦公园(沪东绿地)、政民路临时绿地、中环线2.2标、2.3标绿化规模较大,分别达到3.9公顷、1.3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实施破墙透绿1000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00%;提高道路行道树景观面貌,本溪路、龙江路、海城路等道路新种行道树1063株。

截至年末,区域绿化覆盖面积达1090.3公顷,绿化覆盖率18%;绿地总面积933.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

五、社 会 进 步

教 育

不断发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2005年末,我区共有复旦、同济等部委属、市属本专科院校十所,空政院、二军大等部队院校二所。十所部委属、市属本专科院校在校学生约12.53万人,占全市同类型高校在校人数的近三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2005年末,我区共有中小学108个,其中中学62个,小学46个;在校学生数84437人,其中高中学生25583人,初中学生29461人,小学生29393人。中小学现有教职工8425人,其中专任教师6062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学历占1.37%,本科学历占58.4%,大专学历占32.4%;中学高级教师占8.5%。

2005年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8%,普高入学率达到60%,与上年基本持平;高考上线率达76%,高于全市平均上线率5个百分点。

文 化

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打造以“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活动新品牌。年内确认了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家区级文化馆全年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指导700余次,主办、联办、协办群众文化活动42场,各街道镇举办的文化活动超过500多场;继续开展“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培训学员近千名,图书馆全年办证1.3万张,图书借阅82万册次,各图书馆接待读者88万人次;区内各电影院共开设放映6900余场,观众29.2万人次。

至2005年底,全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4家,文化馆2家,区级图书馆3家,文艺团体1家,其中阅览座位1178座,影视座位3428座,区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8171平方米,藏书48.2万册;街道(镇)图书馆拥有藏书12.1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