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关注孤残儿童、低收入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组织“恒爱行动在普陀”——爱心父母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送温暖活动,共编织儿童毛衣194件送给了孤残儿童。帮困助学38人,助学金额共计2.85万元。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关爱重病大病儿童的实事项目,共捐款捐物近50万元。 “全一关爱妇女健康基金”免费资助妇科筛查数2600名,免费提供9000名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妇科筛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年妇联系统的来电来信来访数为5376人次,调解处置率为100%。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启动实施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物业管理行风建设。创建祥和星宇花园(东块)等4个节能省地型“四高”优秀小区。全年住宅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5.72万平方米,施工面积324.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11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36.02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18万平方米。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1840套。 违法搭建与群租等专项治理工作初见成效。完成居民动迁1653户,拆除旧房面积4.9万平方米,完成8个50户以下结转基地的收尾工作。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完成试点。完成平改坡旧小区综合改造6个,改造面积达28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整治17万平方米。完成115个楼道的扶手改造。廉租住房制度受益面扩大,年内享受廉租住房政策家庭1397户,发放廉租租金748.95万元。完善“阳光之家”标准化建设,新建2所“阳光工场”。 (二)市政建设 积极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区内站点建设,完成13号线站点规划选址工作。大渡河路南段建设基本完成;古浪路拓宽工程、桃浦东路辟通工程顺利推进;长风生态商务区内云岭东路等5条道路建设前期工作已启动。同普路桥(真北路至丹巴路)建成;古北路桥建成通车;祁连山路桥、镇坪路桥加快建设。铜川、真南排水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年内新建、改建防汛墙2162米,翻修彩道板3条,新增道路面积5.4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推进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长寿街道“无燃煤社区”以及真如、长征、桃浦“扬尘污染控制镇”创建工作。节能减排工作有效推进。实施分类管理,年耗能500吨标煤以上企业得到重点监控。加强建筑节能工作,中鹰黑森林等项目被列入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上海造币厂节能技改示范项目被列入上海市节能技术改造第一批项目计划。加大力度淘汰劣势企业,关停16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完成6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拔点工作,推进实施桃浦热力公司脱硫改造工程。全区上一年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04%,其中单位增加值工业能耗同比下降8.0%。 区全年耗煤量9万吨,比上年下降16.7%。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1180.08吨,比上年下降18%;排放废气总量为133861万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烟尘排放量29.74吨,比上年下降44%;降尘量10.9吨/ 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4%。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56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58毫克/立方米;大气中可收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98毫克/立方米。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加强市容管理,创建了长寿路街道(浜南地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和长风新村街道(华师大周边地区)市容环境规范区域(面积1.95平方公里)。完成真北路立交桥、梅川路休闲街及其延伸段等景观灯光建设。加大市容整治力度,清除暴露垃圾1.57万吨,清除“黑色广告”4.07万余处。落实十大便民措施,推进城乡结合部市容建设,整治杨柳青路、芝川路等10条中小道路,开展桃浦镇桃苑村等8个自然村的村容整治达标建设。增强公共厕所服务供给能力,新建改建公厕11座,创建公厕文明窗口10座,购置废物箱1100只,生活垃圾运输密闭率达100%,有效改善环卫作业对市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绿化 继续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全年新辟绿地面积42.2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01公顷。武宁绿地动迁完成,地下车库施工进展顺利。桃浦工业区楔形绿地(一期)建设启动。苏州河亲水岸线绿化工程开工。新建3000平米以上大型绿地1块,外环林带12.94公顷,新种行道树1017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3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1.6%。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 55.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1平方公里。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6.29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5940人,死亡人口6800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99‰,计划生育率99.3%。至年末,常住户31.99万户,常住人口113.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23.77万人。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6.17万人。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4.13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63 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1万人。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年人均工资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7%。 就业促进工作力度加大。新增就业岗位27132个。重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托底安置”工作,解决了78户“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青年职业见习人数达1416人。建立全市第一家工业园区职工援助中心,长风开业园区投入使用,成立了石泉和长风等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室和创业接力工作室,培育了“创智家园”青年创业社团,累计开发自主就业组织3022个,安置从业人员2.98万人(其中安置双困人员1.19万人,两劳人员870多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2.06万人次,其中,中高级培训人数达1.43万人,培训率达69.5%。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1.85万人,比上年下降0.3%,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落实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累计审批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保人数达到5144名。继续实施大龄协保人员的就业补贴和生活补贴政策,共发放大龄协保人员就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2224.4万元,5.87万人次。本市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帮困补助政策得到稳步推进,受益人数达6021人。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7838.68万元,医疗保险金1057.05万元。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人数达10.76万人, 比上年增长15.4%。 为民解困工作成效显著。全区低保覆盖人数18185人,累计发放救助金4572.17万元;协保生活困难补助2795人,累计发放协保金542.29万元;医疗救助1209人,发放医疗救助金249.88万元;粮油帮困4852人,发放助学券4609张。落实支内退休(职)返沪人员帮困政策,支内人员全年享受帮困补助人员共计23546人次,共发放帮困金794万元。设立“普陀特别关爱基金”,建立全市首家“新上海人慈善爱心屋”。目前,全区已建立21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15个慈善超市,实现了区域范围内的全覆盖。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