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十)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功能逐步集聚。长风生态商务区已完成85%土地收购储备,1号、2号、4A、4B地块首批近4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项目开工建设。真北组团商贸群中的百联国际广场部分建成,新伟商务城已经开工建设,绿洲中环中心、农工商超市总部二期等一批商业、办公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建筑已经封顶。西北物流园区槎浦物流功能中心累计建成物流仓储面积26万平方米,陆上货运交易中心重建工程加紧前期准备,未来岛物流科技基地累计建成物流仓储面积12万平方米。桃浦工业区改造进展顺利,完成土地收购储备390亩,中发都市产业园科技大厦结构封顶,园区被市经委命名为上海企业总部试点基地之一。成立了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办公室,完成了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启动区四个街坊17.73公顷土地成功挂牌出让。长寿综合服务带中的元茂金豪大厦投入使用,一批新的商务楼宇正在建设。

(十一)物流业

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未来岛高新技术园区内施耐德二期、科尼二期、埃佩达已进入正常运转,上海科创中心西区分中心、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相继落户,进一步凸显未来岛科技研发功能,园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已开始显现。西北现代物流基地内普洛斯一期、好德物流、乐购物流等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已经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保税物流中心一期16.3万平方米工程项目已结构封顶,正进入配套设施收尾阶段。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易地重建已开始启动。园区内的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2006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0%。区属仓储企业总仓储营业面积为182万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建设系统下属的建筑、房地产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了五环公司、住宅公司、总承包公司的改制方案。在积极推进区属企业改制的同时,继续推进区管企业二级子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中宁物业公司、克拉斯公司的产权改革,为建设系统下属的集团公司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加强工业企业的资产管理,梳理普陀区工业总公司各类资产的权证所有人,实现各类资产的统一经营和管理。稳妥推进轻工下放企业改革,引进广厦控股公司和中国大恒集团的战略投资,完成了对灯具公司和摩士达公司的改制和资产重组。继续加强长征、桃浦两镇集体经济改革,完成了新长征集团的改制,深化村队资产量化工作,推进撤村建居。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区投融资管理平台。

(二)对外经济

年内新批准“三资”项目企业76家,合同引进外资2.51亿美元。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8%;其中,外贸进口总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8%;海关直接出口额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55%。

(三)内联协作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1684个,注册资金61.16亿元,同比增长101.63%;

引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59个,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商业、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引进的项目注册资本占引资总额比重达七成以上。自8月份召开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以后,全区加大了税收落地率的促进工作,企业税收落地率明显提高。年末累计设立外省市办事机构达到134家。

(四)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不含分支)2237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不含分支)总数达12573户,注册资金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39.49亿元,比上年增长92.35%,完成销售产值8.87亿元,比上年增长68.51%。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2204户,总注册资金1.38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5.78亿元,完成销售产值0.12亿元。

(五)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193户,累计总户数5568户,其中,企业法人3906户,营业单位1662户,总注册资金228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843家,集体企业139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12家,有限责任公司2825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95家。

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不含分支)52家,累计登记558户,注册资金7.5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1.2%、6.20%;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299家,合资企业193家,合作企业66家。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科技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建设势头良好,积极构建产学研对接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上海市西区产学研项目促进服务中心和上海技术交易西区中心。加快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华东师大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武宁科技园的检测认证平台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天地软件园引进了上海芯光科技、上海宽鑫等50家信息科技企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被认定为市级软件产业基地。成立了上海LED半导体照明研发应用中心,设立“上海LED研发应用成果奖”财政专项奖励资金,成功举办“上海LED半导体照明创新与应用”论坛。民营科技企业稳步发展,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成立并实施“普陀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年内引进民营科技企业121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778家,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完成税收54.04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6家,总产值达130.8亿元。年内,全区专利申请数达1610项,专利申请的结构得到优化。全区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设备投资8654万元。电科所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评审,复星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2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火炬计划”项目13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列入市种子资金项目13项,列入市启明星项目2项。获得各项资金支持1677万元,同比增长25.60%。

(二)教育

加大了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桃浦中学初中教学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真如早教中心原建筑改建工程竣工,曹杨职校易地重建工程完成桩基施工。启动了以曹杨二中、曹杨职校、教育学院、社区学院为载体的“四大中心”建设。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加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产生了14名市级名校长后备人选、29名区级名校长后备人选。启动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产生了193名培养对象。曹杨二中等17所学校分别被确立为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市生命教育试点学校。普陀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公立转制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