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二)市政建设

全面完成轨道交通(区内段)7号线、11号线共13个站点的前期动拆迁工作,动迁单位157家、动迁居民2333户,做好站点周边交通组织和地块综合开发的前期工作,部分站点已经开始主体施工。中环线(区内段)建成通车,光复西路(一期)和大渡河路南段的拓宽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凯旋北路等一批道路排堵保畅项目。建成跨苏州河的古北路桥(区内段)。完成苏州河4段防汛墙改造及景观岸线建设。年内新建、改建防汛墙1778米,翻修彩道板18条,新增加道路面积66.54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面落实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桃浦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15家企业进行重点监管,部分污染企业停产、搬迁。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开展扬尘污染源调查,组织了12次扬尘联合执法。优化能源结构,完成了9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拔点,曹杨街道成功创建“无燃煤社区”。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对20家医院、4家高校实验室和80家重点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严防危险废弃物的环境污染事故。区全年耗煤量10.8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9.87%。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大幅减少;排放废气总量为170153万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43.95%;烟尘排放量53.54吨。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4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37.80%;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52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35.00%;大气中可收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9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9.50%。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

加强市容管理,建成万里地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建成甘泉街道市容环境规范区域,建成石泉街道和桃浦镇市容环境达标区域,率先实现市容环境达标街道(镇)全覆盖。加大市容整治力度,全年拆除违章建筑65000平方米。清除暴露垃圾8953吨。清除黑广告20万张,取缔乱设摊24324(只)次。落实十大便民措施,投入943万元新建改建公厕14座,购置废物箱1800只,改造压缩式集装箱100个,并配置76辆小型保洁车对6万平方米道路实行飞行保洁法,有效改善市容环境。

(四)城市绿化

继续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苏州河沿岸的白玉路至曹杨路桥、东新路至光复西路641号、普陀公园至光新路、长风生态商务区2A地块四段滨河公共绿地基本建成。全年新辟绿地面积4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0公顷。新建3000平米以上大型绿地3块,外环林带7公顷,新种行道树1211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0.79%。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5.47平方公里,常住户31.80万户,常住人口112.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30万人。全年出生4592人,死亡6627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0.13‰,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37‰,计划生育率99.00%。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6.78万人。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4.73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64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1万人。

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71%,年平均工资23863元,比上年增长18.10%。

以创业促进就业,建设了长征青年开业园区,成立了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普陀分团。组织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完善了就业托底机制。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发展到2536家,从业人员达22585人,通过公益性劳动组织安置“双困”人员9974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033人,其中,中高层次培训13562人,占61.5%。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925个,完成市政府指标数145.87%;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424人,低于指标数276人;实现外来从业人员月均参加综合保险数92343人,完成市政府指标数的114.7%。

落实保障救助政策,创新社会救助、福利、慈善工作机制,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实施了大龄协保就业补贴政策,受益人数达23451人;生活补贴政策受益人数达555人次;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受益人数达10097人,以及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4499名符合条件的老人享受了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全区低保覆盖人数18728人,协保生活困难补助3509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47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7118.63万元,医疗保险金970.83万元。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质量,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全年共化解外劳纠份916件,涉及金额397万元。办理综合保险工伤和住院医疗理赔670人、金额768.30万元。

老龄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建改建了阳光威尼斯、龙柏、泾惠等3所敬老院,扩建了8所敬老院,共新增养老床位547张,总数达到2807张。积极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数为8766人。实施“守望工程”,完成2582台“安康通”、“阳光援助呼叫器”的安装工作。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和救助等工作,9个街道、镇均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阳光之家”。建成了18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受点和12家慈善超市,探索建立慈善物资供应链。全年销售福利彩票8224万元。

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建甘泉等3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推进实施“一口综合受理”运行模式。完成居委会改选,直选率达48%。加强对突出信访矛盾和群体事件的排查、调处及化解工作,实行领导带头包案化解矛盾,选派了一批年轻优秀干部到信访第一线工作。圆满完成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各项保卫工作和艺术团接待任务。社工、义工(志愿者)队伍运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到年底,全区共有义工(志愿者)5437名。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