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6家国有企业实现产权全额置换,10家国有企业在理清资产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事企脱钩,21家企业正式进入改制程序,47家街道、镇的集体企业完成改制。按照“市区联手、抓大放小”的要求,顺利完成市轻工下放企业的接收工作,并启动下放企业的总体改制工作。

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顺利完成新华建筑设计院的改制工作;根据市容环卫体制总体改革方案精神,完成区市容环卫局下属作业队、修建队、修造所的企业化转制;按“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推进民防工程管理所的改革。

(二)对外经济

年内新批准“三资”项目企业61家,年末累计批设“三资”项目(企业)879家,合同外资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97%。内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同步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额7.11亿美元,同比增长62.70%;其中,外贸进口总额3.28亿美元,海关直接出口额3.8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38%和58.82%;其中,“三资”企业出口2.21亿美元。

(三)内联协作

全区投资和服务环境继续改善,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旺盛势头,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631户,注册资金达到56.15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1户,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有2户;区内新设立外省市办事机构128家,年末累计达到279家。

(四)个体、私营经济

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069户,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总数达9520家,注册资金174.83亿元。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营业额6.99亿元,完成销售产值2.94亿元;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0815户,总注册资金1.02亿元,全年销售营业额11.22亿元,完成销售产值0.32亿元。

(五)工商登记

全区登记新开内资企业273户,累计总户数6554户,其中,企业法人4587户,营业单位1967户,总注册资金195.99亿元;按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1108家,集体企业176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486家,有限责任公司3083家,联营及其他类型企业113家。全年新登记“三资”企业46家,累计登记516户,注册资金516万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年末独资企业244家,合资企业195家,合作企业77家。

三、社会事业

(一)科技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快形成科技型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上海武宁科技园、华大科技园、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和天地软件园、电子商务创业园的发展格局。民营科技产业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年内引进民营科技企业237户,注册资金达到5.99亿元,年末累计在册民营科技企业2032户。年内列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列入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2项;列入市创新基金项目5项;列入市专利二次开发项目4项;列入市标准专项5项;列入市各类科技攻关项目7项;列入市纳米专项3项;列入国家科技兴贸1项。全年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18亿元。

年内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累计达到115家;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项,累计建成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其中市级3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682份,合同成交额1.08亿元;年内完成专利申请1080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上海种子基金、专利二次开发资金等扶持1470万元。

配合2004年上海市科技活动周普陀区主题活动,举办了“科学与未来”中科院院士与普陀少年科学院院士对话,实施普陀科普项目“精品工程”,完成全区9个街、镇的社区学校“科普智趣园”建设项目,组织了2004年第十九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普陀区参赛项目和“明日小小科学家”的参选并获奖。

(二)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宜川中学新校舍交付使用,同济二附中初中部竣工。区内东、西、南、北、中优质教育资源圈的布局框架基本形成,通过承办、联办等措施,优势学校与困难学校重组,提前一年完成“上海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继续推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年内新建校园网26个,累计建成校园网56个。年末有小学33所,在校小学生2.82万人;中学44所,在校中学生4.39万人;职校3所,在校学生0.39万人;幼儿园46所,在园儿童1.26万人。现有民办中小学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九年义务制教育质量继续提高,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普及率99.27%。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年内新增大专以上学历教师775人。

(三)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全区建成市级文明小区233个,市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单位70家,区级文明行业6个,区级文明小区111个,8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市、区两级文明小区内。

以创建文明城区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五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制定并实施了《普陀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指标体系》,长征、桃浦、真如三镇分别建成市级文明镇和市级文明社区,实现了市级文明社区、文明镇的全覆盖。深入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和“全面建设新普陀,争先创优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社区学校功能。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上海国际花卉节、“大师与琴童”广场钢琴演奏会。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观众100万人次。文化市场丰富多彩,全区现有影剧院、厅9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10万场次,观众60万人次,其中,社区露天电影放映200场次。年末现有文化馆、站13个。全区各街道、镇图书工作三级网络取得进展,年末有图书馆11个,其中,特级图书馆1个,一级图书馆4个,区图书馆总藏书量38万余册。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2万户,全年发行《新普陀报》52期,累计发行140万份。

(四)卫生

继续实施《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临床医疗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区医疗急救中心和区中心医院门诊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改建了区卫生监督所和中医医院医疗大楼,启动了区疾控中心和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设的前期工作。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29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站、校、所)27所,个体诊所25家,企业医务室77家。